1 / 77
文档名称:

2 百家争鸣(高中历史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451KB   页数:7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 百家争鸣(高中历史课件).ppt

上传人:465784244 2021/10/6 文件大小:4.3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 百家争鸣(高中历史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主导:
5、冲击:
6、融合:
7、理学:
8、批判
 继承: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的礼教为主。
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9、十九世纪末
---康有为借用儒家思想
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
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为唯心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10、辛亥革命后
----继续受冲击
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
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11、新文化运动前期
----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百家争鸣
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关于“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
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
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
生了儒、道、墨、名、法、
阴阳、纵横、农、杂、兵
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
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
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
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
孔子
孟子、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孙膑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1、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经济上,铁器、牛耕技术使用,井田制走向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变革和各国纷争,提供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即旧权威被打破,新的统治权威未完全确立,人们思想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
思想文化:私学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思想家,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加上宫廷文化下移,社会上出现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人士,被称为“诸子百家”;
阶级关系:专业文化阶层“士”的活跃和受到重用。各诸侯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特别礼贤下士;士想希望用自己的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总之,思想文化是社会大变革的必然反映,文化的觉醒、繁荣又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思想条件,推动了社会变革。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仁”和“礼” ;“为政以德”“因材施教” ,合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人性善;养浩然之气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法家
韩非
战国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兵家
吴起
战国
“文德”与“武备”兼重;主张“教戒为先”
孙膑
强调战争规律;“造势”;重视人的作用
回忆所学: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儒家
孟子
继承和发展,亚圣
荀子
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兵家
孙膑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性恶论;礼法并施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性善论; “养浩然之气”
“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
“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