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看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着力点李亚帆 20120005 政治经济学一一、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概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概述?(一)中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由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e Doubling Program) 这个说法最初来自于日本。 1960 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制定并实施了该项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造就了日本的黄金时代。?以此为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 2020 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这一表述被学术界和媒体层面称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二)居民收入倍增的提出背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幸福”逐渐成为人们的新目标和新追求,而经相关调查收入对于公众幸福感影响最大。在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中,提高工资水平被排在首位。收入倍增目标的提出,无疑是对民众追求幸福感的有力回应,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1)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成为民众共同诉求。?(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有赖于居民收入的快速提升。?(3)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生政府迫切需要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三)对居民收入倍增的解读?(1)居民收入倍增不是每个人收入都翻一倍联系报告所提“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目标中关于“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要求看,这个倍增应该是让低收入者收入增长得更多一些,中等收入者平均增长,而高收入者则应该增长得慢一些。这样在整体倍增的同时,又合理调整了收入分配关系。(2)居民收入倍增是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倍增?居民收入倍增是剔除了物价上涨因素的,因为国内生产总值翻番是按不变价计算的,与之同步翻番的居民收入当然也是按不变价计算, 只有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才能够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3)居民收入倍增预示着居民收入比重将得到提高?这个倍增是从宏观层面作出的增长安排,其中要求 GDP 翻一番,不是要求人均 GDP 翻一番,而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相应安排倍增, 由于我国的总人口到 2020 年间仍会处于增长状态,这意味着在翻番的 GDP 总量中将拿出更多的份额用于居民收入的增长。这预示着居民收入比重将因此得到提高。二、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现状以及其结构分二、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现状以及其结构分析析————寻找居民收入倍增着力点寻找居民收入倍增着力点?(一)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都出现较大幅度增加,经济增长实现飞跃式发展。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来看,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国家财政收支以及对外经济都取得了较大成就。 GDP 总量和人均 GDP 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GDP 总量从 1978 年的 3645 亿增长到 2011 年 473104 亿元,按 1978 年价格计算, GDP 增长 22 倍多,大部分年份实现年均 8% 以上的高速增长,人均 GDP 从 元增加到 元,按 1978 年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 16 倍多,按照世界银行人均国民收入划分标准,我国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其次,国家财政收支大幅度增加,运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财政收入从 78 年 1132 亿元增加到 2011 年的 103874 亿元, 其中税收收入由 1980 年的 亿元增加到 2011 年 万亿,财政支出从 1122 亿元增加到 109248 亿元,财政收支实现年均 15% 以上的增长速度;对外贸易在近三十来也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进出口总额从 78 年的 206 亿美元增长到 2011 年 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实际利用外资由 1983 年 亿美元增加到 2011 年 1177 亿美元, 成为世界第一大 FDI 目的地,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 亿美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也愈发凸显,投资、消费和出口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暴、收入差距过大以及科技创新严重不足等五大问题都使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隐患,这也是新一届领导人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1、地区差距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1 年,东中西部城镇人均年收入为 29226 元、 19868 元、 19868 元,中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 68% ,而 2005 年,分别为 14585 元、 9393 元、 9418 元,中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