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学生的“潜能”与“学习场”的生成.docx

格式:docx   大小:1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生的“潜能”与“学习场”的生成.docx

上传人:1651012**** 2021/10/7 文件大小: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生的“潜能”与“学习场”的生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生的“潜能”与“学****场”的生成
钟启泉
阅读次数: 1405次 发布时间: 2006-02-08T12:04:44+08:00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的解释,每一个学生都是多元智力的存在,不过,每一个学生的智力优势所在有所不同罢了。换言之,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势侧面与劣势侧面。作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发现、发掘学生的优势、长处或是潜能,因为学生的优势、长处或是潜能正是学生发展的“生长点”。基于“生长点”的教育,是出于这样一个假设:在学生的正常发展中,倘若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那么,几乎在所有场合,都能选择有助于自己成长的潜能所在。亦即,由于学生经验“潜能”、感悟“潜能”,从而能够获得快感和喜悦,因此,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学生对于自己的“潜能”比谁都清楚。这是同把握人的本质性的潜能,立足于人的自我实现倾向的教育思想同出一辙的。
  发现和发掘学生“潜能”的学****论就是重视“个性”的学****论。真正的思考是自己进行的出于自己的思考,这种思考赋予儿童以独创性与个性。所谓“个性”,是感悟某种事物、思考某种事物,做出某种行为的独特的方式。学生的优势、长处、潜能是在个性化的学****实现的。
  所谓发现和发掘学生的“潜能”,意味着学生学****经验的开放。知识是学生基于个体经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之中形成的。因此,学生是“活动式探究者”、“知识建构者”。学生在感悟“潜能”、经验“潜能”的过程之中进行独自的探究,就是基于其自身的体验与活动的意义形成活动。所谓“意义”,无非就是经验的变革。这里强调基于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活动,是要同基于教师的“现成知识的灌输”区别开来。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掌握有“社会”价值的知识、技术、行为方式,被视为“有意义学****学生的思考无论是训练这一直接方式还是诱导这一间接方式,把学生外部的某种“意义”灌输给学生,就以为是“学****但这不是发展智慧的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br/>  教师的职责还在于,如何瞄准学生的“潜能”不断生成“学****场”。“学****场”这一术语可以有种种的涵义,它可以视为学****环境”或是“系统”的同义词。但无论环境还是系统,教师都处在学生学****系统的外部,发挥着建构、整顿学****系统的作用。这里所谓的“学****场”,是指所有事件交织在一起的、具有内在统整性的整体。存在于这个整体之中的所有的人(包括教师)、事物与事件的关系,都是作为整体的一分子发挥作用的关系场。“学****场”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耳濡目染的场所,它是学****的“背景”、学****的“脉络”。师生各自从中获得信息,解读信息。同时,其结果又在改变脉络。师生在“教学相长”之中,“学****场”的质也在发生变革。“学****场”拥有能动的能源。由于这种能源,使得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都能超越具体要素的局限,生成未知的新的世界。“学****场”不仅可以达到人们已知的世界,而且蕴含着达到完全未知的世界的可能性。
  当我们把教学作“系统”来考虑时,计划教学的行为谓之“教学设计”。“设计”不仅是教学实施之前的行为,也是教学实施过程之中的行为。但“设计”这一术语往往给人一种固着于既定目标的形象。因此,这里采用了“生成”的术语。倘若采用“生成”的术语,那么,教学与教师的关系模式需要重新审视。提起“教学设计”,容易使人感到教师立足于教学的系统之外,设定环境以便达成预设目标。但这里的“生成”,则强调教师也是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