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瓷砖厂应急处置方案
1 应急响应
分级响应
按照环境事件的级别、危害的程度、事件现场的位置及事件现场情况分析结果,人员伤亡及环境破坏严重程度,本单位应急响应根据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级别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
(1)启动三级响应:
出现岗位级(Ⅲ级)事件,如因管道、阀门、接头泄漏等引起的微小污染事件或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等情况。
利用本车间在岗人员或厂内应急力量能够及时处理、解决的事件,启动三级响应,由厂内车间应急救援小组实施抢救工作。
(2)启动二级响应:
出现车间级(Ⅱ级)事件,如装置区发生泄漏,污染物能够被拦截在厂区内,不进入外环境,大气污染物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临界点达标排放。
为此需启动二级响应,拨打0533-5492166、110、120急救电话,并迅速通知周边友邻单位及应急指挥部。
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本单位报警。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应急救援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事件现场,统筹安排应急救援行动,并立即通过手机等方式通知各个应急小组赶赴现场。
指挥部成员到达环境事件现场后,根据事件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紧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开展救援。
环境监测组立即对事件周围的环境进行取样监测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警戒组根据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燃爆特性、毒性以及现场监测结果设定初始隔离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把守重要出入口。
后勤保障组立即落实加强现场人员个体防护,配置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
医疗救助组到现场后,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
抢险救援小组成员佩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才能进入事件现场,关闭物料阀门、封堵泄漏物料的漏点,完成侦检、堵漏、救援等任务,并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消除事件现场所有点火源,防止燃烧和爆炸。
消防灭火组负责火灾事件的灭火、洗消和扑救工作。
车间当班人员检查通往外环境的阀门,确认关闭状态,并监视物料是否溢流到厂外或溢流到厂内未硬化的地面上。
如果污水量可能超出事故池的能力,现场指挥联系相关单位派出罐车和潜水泵增援。
若事件区域离临近周边企业较近,有可能影响周边企业时,通讯联络组及时通报周边企业,告知作好相应的防范准备。
周边居民的疏散工作由厂内警戒小组成员配合公安、政府等部门组织,周围企业人员疏散、救援由厂内警戒小组成员配合各企业应急队伍组织。
友邻单位、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领导小组应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之安全、环保注意事项。
(3)启动一级响应:
出现公司级(Ⅰ级)事件,所发生的事件为储存区或装置区大量泄漏引发火灾爆炸或中毒等事件,影响厂区及可能危及厂外时需立即启动此预案,立即发布公司级预警,拨打环境应急电话0533-5492166、110、120,并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周边单位、环保部门及地方政府,联动政府请求立即派外部支援力量,同时出动车辆沿周边喊话,大范围疏散影响范围内居民,特别是下风向的居民。
响应程序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针对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应急启动、控制及应急行动、扩大应急。
扩大或提高应急响应级别的主要依据是:
(1)突发环境事件的危险程度;
(2)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范围;
(3)突发环境事件的控制事态能力。
发生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总指挥决定扩大应急范围后,立即按程序上报,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1)应急结束的条件
(1)引起事件的风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现场检查确认无残余火种、热源,无物料泄漏。
(2)污染物以消除,废水已达标排放;泄漏物已得到控制,现场经检测无有毒有害气体。
(3)受伤人员已得到有效的救治,失踪人员已确认查实。
(4)损坏的设备或零件以修复或更换;装置已具备恢复正常生产的条件;撤离疏散人员已具备返回的条件。
(5)现场事故设备、设施、建筑已检查确认无危险隐患或可能发生次生危害。
2)工作总结及向有关部门报告
(1)对突发突发环境事件或未遂突发突发环境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由公司组织调查事件原因并召开事件分析会。查明突发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件责任者;提出事件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突发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
(2)应急状态结束后,向CC市环保局BB分局、安监局报告事件情况。
3)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责任人和程序
(1)当现场符合应急结束条件时,按应急响应级别,由总指挥宣布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