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收入》指南
一、基本要求
企业应分清收益、收入和利得的界限。
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增加的除所有者投资以外的经济利益通常称为收益, 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 收
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
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
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 因此, 收入属于企业主要的、 经
常性的业务收入。收入和相关成本在会计报表中应分别反映。
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 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 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
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 如企业接受捐赠或政府补助取得的资产、 因其他企业违约收取的罚款、
处理固定资产净损益、 流动资产价值的变动等。 利得属于偶发性的收益, 在报表中通常以净额反
映。
本准则仅规范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不涉及利得的会计核算。
企业应正确确认和计量收入。
确认就是何时记录收入, 计量就是确定收入的金额。 现行会计制度中对收入的确认标准规定得比
较单一、比较硬性、也比较表面化,例如:商品已经发出,劳务已经提供,已经收取货款或取得
收取货款的权利,等等。企业根据这些标准很容易确定何时确认收入,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判断。
但过分单一、表面化的标准不能适应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交易类型。
本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标准规定得比较原则、 比较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 例如, 在商品销售的交易
中, 本准则要求企业在确认收入时要判断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买方, 而并
不注重表面上商品是否已经发出; 要求企业判断商品的价款能否收回, 而并不注重形式上是否已
取得收取价款的权利,等等。这样就要求企业针对不同交易的特点,分析交易的实质, 正确判断
每项交易中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实质上是否已转移, 是否仍保留与所有权相关的继续管理
权, 是否仍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 收入和相关成本能否可靠计
量等重要条件,只有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否则即使已经发出商品, 或即使已经收
到价款,也不能确认收入。
企业应及时结转与收入相关的成本。
为了正确反映每一会计期间的收入、 成本和利润情况, 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 企业应在确认
收入的同时或同一会计期间结转相关的成本。 结转成本时应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 在收入确认的
同一会计期同,相关的成本必须结转;第二,如一项交易的收入尚未确认,即使商品已经发出,
相关的成本也不能结转。
商品采用实际成本计价的,结转的商品实际成本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
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确定。
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 在结转计划成本或售价的同时, 还应结转售出商品应负担的成
本差异或进销差价,将计划成本或售价调整成实际成本。
四) 企业应正确记录收入和相关成本、税金。
企业的收入种类很多,如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等,为取得这些收入
均需发生相关的成本和税金等。 为了准确反映每一重大类型的收入和相关成本、 税金等, 企业应
按以下原则设置相关的收入、成本、税金科目进行核算。
1、企业应按主营业务和附营业务分别设置收入、成本、税金科目。
主营业务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日常活动中的主要活动, 可根据企业营业执照上规
定的主要业务范围确定, 例如工业、 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营业务是销售商品, 银行的主营业务是贷
。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款和为企业办理结算等。 主营业务是企业的重要业务, 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应重点加以核算。
因此,企业应设置 “主营业务收入 ”科目,核算主营业务形成的收入;设置 “主营业务成本 ”科目,
核算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发生的相关成本; 设置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科目, 核算应负担的价内
流转税及应上交的有关费用,如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上
述科目应按商品的品种、 劳务或业务的类别等设置明细帐, 以详细反映每一重大交易的收入、 成
本和毛利的信息。
附营业务是指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 如工业企业销售材料、 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 附营
业务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次要的交易,可统设 “其他业务收入 ”和 “其他业务支出 ”科目, 分别核算
属于企业附营业务形成的收入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税金等。
2、企业也可以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