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初中语文《回延安》教学设计两篇.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语文《回延安》教学设计两篇.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10/9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语文《回延安》教学设计两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中语文?回延安?教学设计两篇
第 2 页
初中语文?回延安?教学设计两篇
  ?回延安?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想
诗歌重在诵读。通过朗读,可以逐步由认知生字词,深化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等。可以将朗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或范读,或齐读,或分组读,或对口读,变化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并由浅人深进行朗读指导,启发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全诗
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引导学生逐步由表及里地体会到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有关方面的知识要点。

(1)教师范读。
(2)疏通字词障碍。
参照教学设计(A)。
,体会诗歌的根本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第 4 页
(2)要求学生说说:这首诗和自己以前所读的新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3)教师介绍信天游的根本特点。
明确:①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②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
③语言上:七言为根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④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
对于比兴的艺术手法,教师可以适当多加介绍,以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生再读全诗,逐步把握文章的根本内容
采用问题组合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行回想诗歌整体内容,然后思考:这首诗的结构层次该如何划分?
(2)概括各个局部的中心意思,并填写下表:
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
(3)体会:你认为洋溢于全诗中的感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1)学生齐读第一局部内容,然后标画出表现诗人回延安心情的动词。
(2)请选用其他意义相近的动词来替换你所标画的动词,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
第 4 页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局部内容,思考:诗人写过去延安的生活,有什么意图?
(4)自读第三局部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局部内容想像诗人与延安亲人相见时的场面,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
(5)在写与延安亲人见面的场景时,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出这个热闹的场面的?
(6)女生齐读第四局部,然后从中选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局部的内容。
(7)男生齐读第五局部,然后画出说明延安的历史功绩或者影响的词语或句子。
(8)答复:诗中写道: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徒着咱英雄几辈辈人这两句话如何理解?

(1)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怎么样?请大胆谈谈你的看法。
四、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
由于这是一首民歌体裁的诗歌,在语言上有它自身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的根底上认真体会。体会时注意结合前面有关的介绍。
五、布置作业
第 5 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入新课时的学习
二、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诗歌中的感情
,然后教师引导评判朗读在感情表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介绍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背景的把握,领会作者对延安的真挚感情,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