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手足口病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379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足口病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10/9 文件大小:3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足口病学习教案.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手足口病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二点 四十八分。
5主要内容
手足口病的特点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防控
第1页/共29页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二点 四十八分。
疾病概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第2页/共29页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二点 四十八分。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药物具有抗性;
75%酒精和5%来苏儿(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
生物特性
第3页/共29页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二点 四十八分。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与手足口病的联系与区别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是由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第4页/共29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二点 四十八分。
(二)我国疫情概况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十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
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后,1986年再次暴发。
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 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
第5页/共29页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二点 四十八分。
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多由EV71感染引起,毒性较强,发病急、进展快,救治难度大,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和特效药物。减少发病、削减峰值、降低死亡成为今后我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要任务。
第6页/共29页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二点 四十八分。
四、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第7页/共29页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二点 四十八分。
(二)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亦可经接触病***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内衣,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第8页/共29页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二点 四十八分。
(三)易感性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第9页/共29页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二点 四十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