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启 示
提起当今小语届的名师,于永正、贾志敏、靳家彦、支玉恒、窦桂梅……一串熟悉的闪光的名字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分外清晰地感受到了那非同寻常的魅力:朴实的、真实地、精彩的、激情万丈的……每每回味起来,仍余味无穷,我的心还是被暖暖地感动着。他们那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极具魅力的话语,令多少同仁赞叹不已。敬佩之余,也时常在想,自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面对这些大师们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脱俗的大气,感到自己学不来,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也常常以“我们学不了名师”为由为自己的惰性开脱,致使自己囿于方寸,停滞不前。
其实,感受名师们的心路历程,突然顿悟:他们成名前和我们一样,也都是普通教师,也都没有太高的学历,同样有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但不同的是,他们有着比我们更坚强的性格,更执著的精神,有着对教育更挚爱的情怀和博大的胸襟。他们走的路坑坑洼洼,一路风雨兼程,走得艰难,但他们始终把教学当作一种“信仰”,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不变的“信仰”的引领,他们没有被苦和累拖垮,而是甘于寂寞,持之以恒。他们把课堂当作是升华生命价值的场所,用心灵、生命、智慧经营自己一生的事业。正如钱梦龙所说:“名师,就是甘于寂寞后的水到渠成。”的确如此,有了生命的积淀,才有了这厚积而薄发的成功。
窦桂梅曾说:“即便没人听课,也要让自己仿佛是站在公开课的讲台上,让自己教室的门永远向别人敞开。
”殊不知,这一次次的公开背后,洒下的是无尽的血汗和泪水。窦老师准备《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仅课堂导入就十易其稿,反复斟酌,反复推敲,才生成了课堂上的鲜活和精彩。王菘舟老师在备课体会中谈到:自己就像在枯井中的一头毛驴。每一次对备课稿的否定,就像是掩埋枯井中毛驴的泥土,毛驴为了使其不被泥土掩埋,便一次次坚强地抖落身上的泥土,因而自己的位置由此不断升高。名师们的好课就是这样炼成的!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来评价他们的备课境界,并不算夸张。名师们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教学艺术,他们的人品、心态,他们的博学善思,都是值得我们潜心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