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高中物理实验题归纳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62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物理实验题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gooddoubi 2021/10/10 文件大小:6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物理实验题归纳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物理实验复****活页
一、仪器的使用
1、游标卡尺(10分尺、20分尺、50分尺)
(1)读出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cm。
(2)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是1 mm,游标尺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如下图所示。这个工件的长度是______mm。
5
10
5
6
 2、螺旋测微器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矩形小零件的长和宽时,螺旋测微器上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左图的读数是_______cm,
右图的读数是cm。
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为什么细绳应当平行并接近木板?
?ﻫ3.该实验中是怎样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测出的合力和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是否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例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ﻩ(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三、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例1、用金属制成的线材(如纲丝、钢筋)受到的拉力会伸长,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现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长为4m,横截面积为0. 8 cm2,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原长的1/1 000,由于这一拉力很大,杆又较长,直接测试有困难,就选用同种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下:
(1)根据测试结果,推导出线材伸长x与材料的长度L、材料的横截面积S及拉力F的函数关系为。
(2)在寻找上述关系中,你运用哪种科学研究方法?.
(3)通过对样品的测试,求出新材料制成的金属细杆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
例2、以下是一位同学做“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的实验。
(1)下列的实验步骤是这位同学准备完成的,请你帮这位同学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是: .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2)下表是这位同学探究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
弹力(F/N)
0。5
1.5
2.0
弹簧原来长度(L0/cm)
15
15
15
15
15
弹簧后来长度(L/cm)
17。3
18。5
弹簧伸长量(x/cm)
①算出每一次弹簧伸长量,并将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格内
②在右图的坐标上作出F—x图线。
③写出曲线的函数表达式.(x用cm作单位):
④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四、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 为什么使用打点计时器要求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与“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计数周期各是多大?
3。怎样用图象法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例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A、 B、 C、 D、 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 s的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在打B、 C、 D、 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1)计算的公式为=;(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作出v-t图象,并求物体的加速度a=m/s2 ;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例2、为了测量两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A和板B上贴上待测的纸,B木板水平固定,砂桶通过细线与木块A相连,调节砂桶中砂的多少,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