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记叙文中景物描写
训练目标:
1、 通过训练旨在使学生明白景物描写的作用从而指导作文和阅读。
2、 掌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训练重点:
1、 学会进行景物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服务于文章的主题。
2、 明白景物描写的作用从而指导阅读。
训练过程:
一、激趣导入:呈现一幅山水风光图,要求生描述画面内容,明确描写手段自然揭题。
二,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
引出几句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让大家讨论他们的作用
(一)景物描写的定义
所谓景物,指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两种。前者着重表现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场景。后者偏重反映社会风气,风俗风情。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胜景,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等。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文段中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来归纳)
1、渲染气氛,
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妪在雪中踽踽独行。
体现出当时天气冷,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更加衬托老妇人的孤苦无依。
2、烘托人物心情
姥姥家在农村,那里的新鲜事可多了。就说看电影吧,那里放电影不在电影院,而是在晚上找个大空场,支个大白幕就开演了。我很想去看,可姥姥、姥爷总说我还小,又人生地不熟的,不让我去。去年暑假,我又去了姥姥家,正赶上邻村晚上有电影。那天晚上,我趁着姥姥他们和街坊闲聊,对我放松警惕的时候,偷偷地与几个小孩儿去看电影了。电影散场时,夜已经很深了,满天的繁星就像集镇小摊上卖的发光的银纽扣,一闪一闪,好看极了!柔柔的月光洒满了小路,一阵阵略带凉意的风,吹过树林“沙沙”地响,吹在脸上就像姥姥讲的故事中的仙女在用手抚摸我的脸蛋一样。
烘托了孩子看完电影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3、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教师补充)
4、暗示社会环境,表现文章主题。(教师补充《小橘灯》《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暗示社会的黑暗,揭示文章的主题,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三、实践训练 下面几段作文中的景物描写都有毛病,请你找出下面景物描写中的毛病,并改正。(练习后学生归纳写景要注意的问题教师给予补充总结)
1、来到公园的假山上,我依然很郁闷,并觉得有点累,便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举目四望,天上漂浮几朵悠悠的白云,阳光虽不太热情,却也因此更明媚。一阵风吹来,竹叶轻吟,杨叶欢唱。
我苦恼极了,于是闭上了双眼。这时妈妈的叮嘱声在耳边回响起来:“竞争的年代,英语至关重要,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你一定要‥‥‥” 可现在,我这66分的成绩,怎么有脸见父母呢?
毛病: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不一致
修改:仰望天空,空中漂浮着淡淡的薄云,太阳的脸阴沉沉的;俯视山间,那些曾经快乐的竹子和杨树也都不声不响,忧郁的站在山坡上。
2、五一长假期间,爸爸带我去京西百花山踏青。车开得很快,但我却觉得很慢,我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到那里。一到那里,我就挣脱爸爸拉着我的手,兴奋的冲进山谷中,春天的百花山很迷人。树绿了,花开了,蝴蝶飞来飞去,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