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想法为贵
如今办婚礼多半要摄像,摄像服务业随之蓬勃发展,队伍日益壮大,可是摄像人员的技艺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有的甚至十分“业余”。听说有位老弟(暂称阿K吧)买了个二手摄像机,在家里摆弄几天自己觉得“会玩了”,便投靠某家婚庆公司充当应召摄像师(对客户全都号称是“专业摄像师”),也干起这一行。
阿K的胆量真让人吃惊,不禁为之捏把冷汗。结果怎样呢?他自我感觉良好,称全都拍到绝无遗漏。果然镜头始终跟着新郎新娘几乎没怎么停过,差不多拍了3个小时的素材。问为什么拍这么长,他回答十分认真:“拿了人家的钱,可不敢偷懒。”这简直有点儿“搞笑”,谁都知道要长并不难,镜头不切断连着拍就行,无须费脑筋省心又省事,但如此交差正是不负责任的作法。不过,我有些不大相信这事的真实性,权当“故事”听,可是说的朋友言之凿凿,又是出了名的大老实人一个;不知读者朋友们信还是不信?
天哪,只要扛个摄像机就是摄像师?真叫人看不懂,想不通!如今这是怎么啦?
其实我觉得阿K能想到“不偷懒”还算得有些责任心,他心里也想着“敬业”的,只不过很不“专业”,对摄像技艺有些无知,这与“偷懒”完全是两码事。因此今天我想先谈谈摄像的基本要求,大致有三个层次:操作器材――镜头表现――设计构思。不限于拍婚礼,凡是学摄像必走这三步。
摄像技艺三层次
操作器材操作器材要熟练,这道理很明白。要摄像必须会操作摄录机,怎样装电池,怎样开机,怎么打开仓门放进录像带(如今有的机子已经“无带化”),摄录钮在哪里,怎样按,如何回放看片子等等。这不难,是最低层次要求,现在的摄录机,尤其家用DV机设计得越来越“傻瓜”,只要看着说明书一步一步照着做,不出一个钟头准能“会玩”。对着目标摁下摄录钮,机器就自动拍出图像,也许连娃娃都能“玩”,
我猜想阿K所说的“会玩了”大概差不多就属于这个层次。不过阿K应当明白这是机器的本领而并非你的功劳,就算你把每个功能键都摸得滚瓜烂熟,也仅仅是摄像最起码的一步:器材使用方法,即“用法”是基础中的基础,属于“硬”性的,看得见,摸得着。对摄像师来说,操作器材好比小孩子学写字的初始阶段――“握笔描红”,最低档的层次。
镜头表现 镜头表现要精当,它属于高一层次的要求。摄像师所拍摄的镜头必须精美“到位”,外在表现有一定的技巧,内在的语言有相当的意思。人们常说的镜头“到位”,是指不仅要“拍到”,而且要“漂亮”,更要“恰当”镜头要根据你要说的事情来表现,包括景别大小,画面构图,光影色彩,虚实运用特别是内在的镜头语言等等都须“玩”得十分合理而又合适,也就是所谓“用镜头说话”。这个层面比仅仅能操作器材要高出许多,需要好好动一番脑筋,得学习理解影视镜头语言的道理。
说到底镜头表现是摄像的“技法”问题,属于“软”性的。“技法”看得见却摸不着,我们还拿学写字来打比方,就像是要求能够写得一手“端正漂亮的好字”。你想到达这个层次,只要肯多花点精力多下点功夫,认认真真地学,多看多练多思考,这个愿望要实现其实也并不太难。
设计构思 设计思设计构思要巧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它涉及选择题材编排故事,虽说婚礼影像整体题材已经确定,但是在局部环节还是需要设计片断情节或者构思某些细节吧!然后安排内容组织拍摄并落实到画面等等,恰如要用镜头来“写出一篇好文章”。
这些事好像是属于编导的工作,似乎与摄像师关系不大。其实一个真正优秀的摄像师应当至少是“半个编导”,事实上婚礼摄像往往需要集“摄,导,编”于一身。摄像师应该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懂得画面语言及其“语法规则”,了解“蒙太奇”组接原理和技巧的运用等,得有点儿“艺术细胞”和悟性,真是“功夫在诗外”!这样的“境界”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实现的。阿K兄弟们,你看能行吗?欲当此重任恐怕还得多花些时间下苦功“修炼”,也许可望“修成正果”。
设计构思体现艺术创作的思维能力,属于“想法”。“想法”是什么?“想法”在脑子里看不见摸不着是“虚”的东西,它是动脑筋用心思的产物,它是智慧的结晶,它是灵感的火花。“想法”又无处不在,它贯穿全片在一个个镜头里。往小里说“想法”是想点子出主意,往大里说它是构思创意,是无形资产。
举个例子,有一次花卉摄影比赛,参赛的每一幅作品从技法上看几乎都无可挑剔。有的拍品种名贵的花,有的还加上(黑,蓝,红,白)各色背景;有的在用光上(顺光,逆光,散射光)下功夫;有的还喷洒水珠……可是这些都没能得大奖。得大奖的作品拍的是一朵无名的野花,背景是路边的烂泥地,请你瞧仔细泥地上有被践踏的皮鞋印,那朵小花正是从鞋印底下挣脱出来迎着阳光灿烂开放。这幅作品中所蕴涵的顽强生命力,不屈不挠的精神等等不言而喻。这叫什么,这叫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