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典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第一页,共72页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一、 表现手法
二、 表达方式
三、 修辞方法
四、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1、重章叠句
2、铺垫、伏笔、照应
3、开门见山 先总后分 层层深入 卒章显志
4、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以景结情
先情后景
按景情的顺序
结构技巧
第二页,共72页
古诗词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
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描写类
使用典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拟物、对比、排比……等等
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说明
叙事抒情
创作方法
侧面烘托,细节描写,动静,虚实,白描,乐景衬哀情 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抑扬,赋比兴,对比,联想,衬托(正、 反衬)
抒情类
间接抒情
(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第三页,共72页
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
4 .杨柳岸晓风残月。 ( )
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6 .樯橹灰飞烟灭。 ( )
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
8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起兴
用典
借代
互文
白描
衬托
第四页,共72页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时不要被迷惑。
第五页,共72页
(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
(5)白描 工笔
一、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第六页,共72页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如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第七页,共72页
(2)侧面描写:
《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第八页,共72页
②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第九页,共72页
工笔即细节描写 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第十页,共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