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实践论》读后感(七).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践论》读后感(七).doc

上传人:无需盛会 2021/10/1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践论》读后感(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实践论》读后感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读《实践论》随想
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不久,工农红军又在长征中遭受重大损失,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但共产党内两种非常错误的思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又死灰复燃。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曾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极大损失,当时又卷土重来,再次妨害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这篇文章,旨在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来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以便重塑正确的革命思想。文章通过解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教条主义者的思想思想不能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前进,是右倾机会主义;经验主义者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把幻想看作真理,是左倾冒险主义。
总的来讲,《实践论》是对马克思辩证唯物认识论的升华。人的认识从根本上来源于实践,但是具体来讲有两种途径: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直接通过实践获得对事物的认识,间接经验是借用外人和先人的经验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但无论如何,认识都来自实践,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只是针对不同的认知者的一种相对说法。认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即“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这个发展过程中有两次“飞跃”。
起初,人们通过对事物的外在及各方面的观察,而获得一种感觉与印象的感性认识;随着实践的继续,这种感性认识反复多次,遍在头脑形成“概念”,“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会形成理性认识。这是认识中的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即把已获得的方法或规律应用到实践中去。
最后,文章还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因为唯心论认为理性认识可以不通过感性认识和实践而获得;机械唯物论不相信经验的实在性;机会主义的认识未能根据客观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冒险主义的认识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
《实践论》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然而,它终究来自不同的时代,使用着不同的逻辑,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感性认识为什么会在重复的实践中发展为理性认识,文章并没有解释,马克思也没有解释。我姑且从理科生的角度来理解这两种认识,那么感性认识就是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信息,理性认识则是通过逻辑推理出的或通过仪器或观察到的事物的本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显而易见,感性认识不可能自发地在人的大脑里变成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只能通过科学的探究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哲学最大的特点是总结和综合,但是很多东西一经综合就变味了。实践作为一种粗略的不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