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林彪性格的另一面:记恨与报复心.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林彪性格的另一面:记恨与报复心.doc

上传人:精品小课件 2021/10/12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林彪性格的另一面:记恨与报复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林彪性格的另一面:记恨与报复心
  许多介绍林彪的著述,包括其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对林彪性格的描述几乎是众口一词:不苟言笑,城府颇深。还有人说林彪的性格弱点是心胸狭窄,气量小,对人和事耿耿于怀,工于心计,报复心强。朱德之孙朱和平在其著作中谈到爷爷朱德对林彪的一些看法:生性孤僻,工于心计;爱读书,能沉下心来想问题,把问题想得很深,并能表达出一套见解,有自己的语言;善于窥测政治方向,又善于伪装;整人不择手段。萧克上将认为林彪“有军事指挥才能,同时也感到他有两个缺点,一是过分自尊,二是不大容人,性格上偏于沉默寡言,城府很深”。曾任空军宣传部处长的官伟勋在其著作中也指出:“林彪在某些重大问题上确有用心很深,思考很周密的一面。”
  孤僻,深沉,记恨,报复心强,成为许多人描述的林彪比较鲜明的性格特点。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后林彪最后的22年间,这些特点确实表现得比较充分。
  当然,以林彪的个性,他的谈吐,绝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遣词用语极其讲究,一定是深思熟虑、切中要害的,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语言特点。难怪朱德说林彪有自己的语言。林彪的一些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经典语言”,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不管当年政治气候与时代背景如何,以林彪的身份、资望和权威,他的种种表态都是极具分量的,甚至相当程度上左右了对方的政治命运和人生轨迹。林彪性格另一面的展现,与其战争年代塑造的杰出军事家的形象一起,为其历史定位作了注脚。
  记恨与报复心
  工于心计,整人不择手段
  朱德说:林彪工于心计,整人不择手段。这话确实是一语中的。
  抗战胜利不久,东北局和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成立,彭真为书记兼自治军第一政委,林彪为副书记、自治军总司令。因为在东北局工作重点上的意见分歧,林彪与彭真的矛盾公开化。自治军第一副总司令吕正操和东北局组织部部长林枫没有支持林彪,日后尝到了苦果。林彪担任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委后,集书记、司令员、政委三职于一身,在东北大权在握,彭真随后调出东北,林枫、吕正操靠边站,吕正操被林彪派去搞军事交通和后勤运输保障。时隔20年,谁都没有想到,得势的林彪仍然旧事重提。1966年杭州会议和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文革”之中,林彪指控彭真、吕正操、林枫当年是“桃园三结义”,犯了路线错误,编造有一个以吕正操为首的“东北叛党集团”,使吕正操、张学思等七名“集团主犯”受尽迫害。当年支持彭真的伍修权也遭关押。伍修权说:我尝够了林彪等人打击陷害之苦。
  谈到林彪的记仇和报复心理,萧克可谓是感触极深。萧克是林彪的老部下,曾两次担任林彪的参谋长(1929年红军的一纵和1949年四野),对林彪了解颇深。萧克回忆,1949年6月,就中南地区今后几年工作重点,作为四野参谋长的萧克不同意林彪应放在农村的观点,提出应放在城市,可林彪还是坚持己见。1950年2月,从北京回来的邓子恢传达中央意见,指出林彪和华中局的观点与中央精神不符,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以后必须放在城市。萧克再次表示赞同中央意见。林彪对萧克“一而再”地反对自己,十分不满,“从此产生嫌隙,耿耿于怀”(萧克语)。后来,1958年军内反“教条主义”斗争,林彪抓住机会,狠批萧克。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刘伯承和萧克,是20世纪50年代全军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他们历来十分重视中国革命战争经验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可林彪恰恰就在这上面“点火”,说:有的人一谈到外国的东西就津津有味,把本国的东西看作是“土包子”,我们的经验很丰富,不能把黄金当黄土甩掉了……
  一句“不能把黄金当黄土甩掉了”,成了1958年林彪“开批”的“至理名言”。林彪此言,正与毛泽东的批评相合。毛泽东批评军队院校工作时,说:现在学校奇怪得很,中国革命战争自己的经验不讲,专门讲“十大打击”,而我们几十个打击也有,却不讲。应该主要讲自己的,另外参考人家的。
  刘伯承、萧克二人受到毛泽东和林彪的严厉批评。刘伯承离开了院校领导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