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产科-正常分娩机制.ppt

格式:ppt   大小:2,391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产科-正常分娩机制.ppt

上传人:1485173816 2021/10/13 文件大小:2.3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产科-正常分娩机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产科-正常分娩机制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二十二分。
分娩(delivery)
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自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流产
早产
过期产
足月产
受孕
满28周
满37周
满42周
分娩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二十二分。
第一节 分娩动因
炎症反应学说
内分泌控制理论
—前列腺素PG
—雌激素E、孕激素P、内皮素ET
—缩宫素与缩宫素受体
—皮质醇激素
机械性理论
—子宫增大、胎儿成熟
神经介质理论
—交感神经 乙酰胆碱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二十二分。
第一节 分娩动因
胎儿 胎盘 母体
胎儿成熟
胎先露部下降
催产素
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C19甾体激素↑
皮质醇↑
蜕膜激活释放细胞因子
IL---
E2 ↑ P ↓
E2/P ↑
羊膜产生PGE2(促进宫颈成熟)
蜕膜产生PGF2α(促进子宫收缩)
硫酸酯酶释放
胶原酶激活
子宫肌伸展
宫内压↑
催产素分泌↑
神经垂体
子宫增大
宫内压↑
宫颈软化
硫酸软骨素↓
透明质酸↑
胶原分解↑
宫颈成熟
神经介质
子宫肌细胞间隙链接形成
细胞内Ca2+ ↑
缩宫素受体↑
子宫肌收缩
分娩发动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二十二分。
第一节 分娩动因
分娩发动是炎症细胞因子、机械性刺激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宫颈成熟是分娩发动的必备条件。
缩宫素与前列腺素时促进宫缩的最直接因素。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二十二分。
第二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影响分娩的四个因素
产力

产道

胎儿

精神心理因素
若各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能顺利经***自然娩出,则为正常分娩。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二十二分。
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二十二分。
子宫收缩力—节律性
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
每次阵缩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一般持续约30秒左右,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一般5-6分钟,此时子宫肌肉松弛。

当宫口开全后,间歇期仅1-2分钟,宫缩持续时间长达约60秒,阵缩如此反复出现,直至分娩全程结束。
宫缩强度也随产程进展逐渐增加,宫腔压力由临产初期25-30mmHg,至第一产程末增至40-60mmHg,第二产程宫缩极期时可高达100-150mmHg,而宫缩间歇期宫腔压力仅为6-12mmHg。
宫缩的节律性对胎儿血流灌注有利。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二十二分。
子宫收缩力
对称性:
极性: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依次减弱,宫底部收缩力的
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
缩复作用:宫体部平滑肌为收缩段。子宫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变宽,
间歇期肌纤维不能恢复到原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
维越来越短,使宫腔内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部下
降及宫颈管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正常宫缩源于两侧宫角部(受起搏点控制),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
左右对称,再以2cm/s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需15s均匀协调地扩展至整个子宫。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二十二分。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产道
骨产道
软产道
骨盆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骨盆出口平面
子宫下段
子宫颈
骨盆底组织、***及会阴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二十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