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ppt

格式:ppt   大小:80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ppt

上传人:2112770869 2021/10/13 文件大小:8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六分。
实验装置
试验装置为风源、圆柱体局部换热试验段、低压直流电源、电位差计、倾斜式微压计、分压箱和转换开关。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六分。
试验段示意图
试验段风道由有机玻璃制成,中间横置可旋转的圆柱体,其中段周向包覆一不锈钢片,其内外表放置了热电偶,在热电偶一样角度处开有一小测压孔,将圆柱体转到不同φ角位置,就可测出不同角度处外表温度和空气的压力。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六分。
测量系统图:不锈钢片的电流量通过标准电阻上的电压降来测量。热电偶测片壁温。将热电偶毫伏值,标准电阻上的电压降及片二端的电压降,经一转换开关及分压箱输出一低压信号,由电位差计测量各值,空气沿柱面的压力和来流速度由毕托管均通过倾斜式微压计测量。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六分。
实验步骤
联接并检查线路,确定无误后,翻开风机,调节风门在适当位置,旋转圆柱体使测温点和测压孔处在来流前驻点位置。
将整流电源电压调节旋钮旋至输出电压零位,然后接通整流电源,并逐步提高输出电压,对不锈钢片加热。为保证不至于损坏试件。不锈钢片外表温度大约控制在80℃以下。
待热稳定后开场测量,以前驻点〔φ=0°〕到后驻点〔φ=180间隔5°作一测量点。用电位差计测出各点的温差电势值E=〔t-tf〕。用微压计测出相应的气流沿外表的压力值Pφ,每旋转一角度,需待稳定后再测量。测量可沿圆柱的一半进展,但作为对称检验可待一半测量完毕后,对另一半选几点复测。测量过程中加热电流和电压变动较小,可选几组数据。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六分。
实验数据记录
空气温度tf = 空气密度ρf= 电压降V1=
电压降V2= 来流动压△P= 来流静压P=
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分析
对流换热变化规律及外表压力变化有何联系?
影响换热系数和压力分布的因素。
φ(度)
E(tφ-tf)/mv
Pφ/mmH2O
φ(度)
E(tφ-tf)/mv
Pφ/mmH2O
0
95
5
100
10
105
15
110
20
115
25
120
30
125
35
130
40
135
45
140
50
145
55
150
60
155
65
160
70
165
75
170
80
175
85
180
90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六分。
〔二〕空气横掠单管时平均换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强制对流换热数据的整理方法。
了解空气横掠单管时的换热规律。
实验原理
根据对流换热分析,流体横掠管子时的换热规律可以用准那么关系式来表示: Nu=f(Re,Pr)
对于空气,温度变化范围又不大,上式中的普朗特数变化很小,可作常数对待,那么准那么关系可简化为 : Nu=f(Re)
要通过试验确定Nu与Re的关系,就要求雷诺数Re有较大范围的变动才能保证求得的准那么方程式的准确性。改变雷诺数可以通过改变v及D来到达。也就是用不同直径的管子在不同的空气速度条件下进展试验,然后将全部试验结果整理在一起求得换热准那么式。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六分。
实验装置
试验装置为风源、单管换热试验段、低压直流电源、电位差计、倾斜式微压计、分压箱和转换开关。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六分。
测量系统图:单管的电流量通过标准电阻上的电压降来测量,热电偶测管内壁温,在离管端一定距离处焊有二电压测点a、b,经过分压箱测两点的电压降Vab,空气来流速度由毕托管通过倾斜式微压计测量。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一点 六分。
实验步骤
联接并检查所有线路,确定无误后,将整流电源电压调节旋钮旋至零。然后翻开风机调节风门、接通整流电源并逐步提高输出电压,待热稳定后开场测量,对每一种直径的试验管,调整空气流速4~5个工况,加热电流亦可根据管子直径及风门大小适当调整,保证管壁与空气间有适当的温差。由于所用管子很小,壁亦薄,热容量很小,调整工况后很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