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学弈 (2).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弈 (2).doc

上传人:yjjg0025 2021/10/1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弈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全文讲述了围棋高手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围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个学生虽然听着,但心里一直想着有天鹅飞来,用弓箭射它。虽然两个人一起学习,但后者却不如前者。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选编本文一是因为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
学生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三次出现文言文。前两次分别为:《杨震暮夜却金》、《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异较大,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习方法已有初步接触和了解。作为第三次学习文言文,应重在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文中所含的道理,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理解古文中的6个“之”,尤其是后4个。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琢磨出“读好文言文”的方法:反复诵读、放慢速度、注意停顿、古今联系等。
全文注释详尽,初步理解文意不是难点,但文中出现6个“之”字,其中前2个为助词,后4个为代词,所代的内容不相同。这是本文理解的难点,也是阅读理解文言文的一种能力,应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反复诵读中,明白其意。
教学设想: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研读课文、探究疑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使学生读懂,读出滋味来,以读为本,重在感悟积累教学。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的表现,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自身来学习本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做到正确、流利,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熟读成诵,阅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
3、体会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读好文言文,获取方法。
难点: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警句,指名朗读。
2、介绍孟子。
3、揭题。
(1)板书课题。
(2)理解“学弈”的意思。
二、范读激趣,感知全文。
1.按要求读文。(出示读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句子,对照译文多读几遍。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在相应的地方做上注释或记号。
2.生读书,师巡视指导。

(1)字音: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出示)
huì wéi hú zhuó fú yuē
诲 惟 鸿鹄 弓缴 弗 若曰
(2)指名读课文,评价。
4、教师范读。(课件随朗读出示文言文)
5、指导文言文读法。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6、学生练读,读出韵味。
7、结合译文,理解文意。
三、研文探究,理解文意。
1.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围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2、学生给文中人物起名字。
(1)专心致志者:
A、这个称呼合适吗?理由呢?
B、出示: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