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跳呼吸骤停年
第一页,共48页
心跳呼吸骤停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属最危急、最严重的疾病状态
第二页,共48页
心肺复苏术
采用急救医学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和循环,进而争取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呼吸复苏---辅助病人呼吸过度到恢复自主呼吸
心脏复苏---压迫心脏使之被动排血,维持有效的
血液循环
第三页,共48页
心跳骤停的原因
心脏疾病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严重低血压
中毒
麻醉意外---严重缺氧、酸中毒时更易发生
外伤及意外
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新生儿猝死综合症
第四页,共48页
呼吸骤停的原因
急性上,下呼吸道梗阻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严重低氧血症
代谢性疾患
继发于心脏停搏后
母亲用大量麻醉,镇痛药,患儿用镇静止惊药过多
双侧张力性气胸
新生儿猝死综合症
第五页,共48页
病理生理
缺氧与代谢性酸中毒
二氧化碳潴留与呼吸性酸中毒
能量代谢受累,水电解质紊乱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六页,共48页
病理生理
严重缺氧使心肌传导抑制,引起心律紊乱及心动过缓;心肌缺血3~10分钟,即失去复苏的可能。心跳停止30秒即出现神经细胞代谢障碍,一般常温下心跳呼吸停止4~6分钟,即存在大脑不可逆性损害。
第七页,共48页
病理生理
呼吸心搏骤停时,~(3~6mmHg)的速度增长。CO2潴留可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兴奋与传导,引起心动过缓和心律不齐,还可直接减弱心肌收缩力,并扩张脑血管。
CO2持续过多可造成CO2麻痹,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第八页,共48页
病理生理
葡萄糖无氧酵解时所产生的ATP仅为葡萄糖有氧氧化时的1/18或1/19,故能量供应大为减少,膜泵功能障碍,膜离子通道失活,造成脑细胞内外离子稳态的改变,如细胞外钾离子急剧升高,钙、钠、氯离子逐步降低以及细胞内钙超载、钠潴留、水肿和酸中毒等
心肌缺血3~10分钟,ATP储备少于50%,心肌失去复苏可能
第九页,共48页
病理生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存在一定时间的组织器官,在重新得到血液灌注后,其功能不仅未能恢复,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反而加重。
心跳、呼吸停止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引起脑血管扩张,使心脏复跳早期脑血流增加,脑过度灌注,出现脑充血、水肿、颅内血压增高、进入小动脉周围平滑肌的钙离子可引起血管痉挛,脑缺氧缺血后的各种代谢产物增多,也可引起或加重脑血管痉挛,是脑灌注压降低,导致脑缺血,继而脑细胞损害加重甚至坏死。
第十页,共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