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7年东莞市音乐教育教研会】
参 评 教 学 案 例 设 计
杜鹃圆舞曲
课 型: 欣 赏 课
教 材 来 源: 人音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一课
作 者: 东莞市莞城运河小学 叶晓菲
人音版一年级第二册第1课
《杜鹃圆舞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贯彻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唱奏趣演”教学策略的行动研究为视角,采用律动参与、节奏感知、图谱可示、乐器辅助、演唱记忆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将“唱”“奏”富有“趣”意的有机融合,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最终实现学生“演”目标,有效提升全体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音版第二册第一课《春天》,这首《杜鹃圆舞曲》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改编的一首管弦乐曲。在曲调和节奏上,都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出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2、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利用他们好奇、爱模仿、好动的的特性,本节课以聆听、模唱、律动、图谱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以此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抓住“杜鹃”的音乐形象,感受和体验欢快活泼、抒情优美的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表现力、创造力及合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感知乐曲,通过聆听、想象、编配歌词、演唱主题、律动参与、画图谱、打击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特点,体验强拍,感受、表现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能在反复聆听中加强对主题音乐的记忆和感知乐曲的旋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知圆舞曲三拍子的特点、体验强拍,熟悉主题一的旋律,能感受并表演 “杜鹃”的音乐形象。
难点:主题一弱起小节和体验强拍。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卡片。
七、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和教具截图)
设计意图
趣 引 导 入
1、播放引子+主题音乐。
A、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
B、师:在音乐中我们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呢?
C、师:布谷鸟又叫杜鹃鸟(黑板出示杜鹃的标题)在音乐的最开始或者结尾部分你们有没有留意到布谷鸟叫了几声?
聆听、律动、模仿、回答问题。
以“唱奏趣演”教学策略的原则引导下,创设情境,以律动导入,让学生抓住杜鹃这个音乐形象,富有“趣”意的有机融合,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初步感知主题音乐。
聆听布谷鸟的叫声出现了几次,养成聆听音乐时有意注意的习惯。
2、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