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登黄鹤楼3.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登黄鹤楼3.doc

上传人:1650986**** 2021/10/14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登黄鹤楼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登鹳雀楼》教学案
海安曲塘小学 王爱梅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初步掌握学诗的步骤及方法。
2.正确美观地书写“依、入、更”。
3. 通过看图、想象、说话、诵读等方法,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四四方方,有门有窗,一层一层,人住中央。打一个字。
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导读准边音,组词。

(1)在遥远的古代,楼是用什么造的?所以楼是什么旁?
它是一个形声字,右半部分也读——“娄”。
范写“楼”。
相机指导写法:左窄右宽,木字旁的捺变点,特别注意最后一横要长,楼才稳当。
(2)(出示图片)这是一座怎样的楼?
这么高大雄伟的楼引来了谁?
指导读准“鹳雀”。
(3)雀的意思就是小小鸟。谁来做小老师,提醒大家写好这个字?
相机指导:长撇就像鸟儿的——翅膀,咱们要把它写得舒展,这只鸟儿才漂亮。
范写“雀”,相机指导:小字不带钩,长撇像翅膀,一竖巧穿插,四横有短长。
哪些鸟的名字中有这个雀?
(4)在我国的山西省有一座楼,因为有很多鹳雀在这里休息、捕食,所以它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鹳雀楼。
这座楼依山傍水,是个赏景的好地方,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他来到这里,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成了一首诗。
指名读诗题,指导读准“登”的后鼻音。
指导读:登是一个动作,咱们在登字的后面稍稍停一停。
指名读。
二、品读诗文
板块一:我会读古诗

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去掉拼音,指名读。

学生分行读诗,相机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合作读诗。
板块二:我会想画面
1.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这画面就藏在诗句里,还藏在我们的想象里。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鹳雀楼。
自主学****br/>(1)读一读,想一想,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站在楼上放眼望去,诗人看到了什么?
(1)黄河的水流得特别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它流向了哪儿?
指名读,指导评价。
男同学齐读。
(2)除了看到黄河,诗人还看到了什么?
这高大的山,是一座吗?
一座连着一座,有的高,有的低,真是连绵起伏(手势)。
(3)诗人当时站在楼上极目远眺,他看到了什么?还记得我们刚刚读的这句诗吗?
因为诗人登楼的季节、时间和水面的水汽,所以他看到的太阳没有那么红,就是——白日。
给“依”找朋友。师生表演“依着”,换一个词,就是——挨着。我们这样就是靠着、挨着。
③这依着山的太阳可能在哪儿呢?(出示太阳)谁来贴?
④瞧,太阳靠着大山,慢慢地——往下落,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指导学生读第一行诗,读出这美丽的画面。
3. 傍晚的时候,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地落下去了,黄河水正滚滚地流向大海。
指导美美地读第二行诗。
学生挑战朗读。齐读。
4. 远处,还有更美的景色呢,想不想看?怎么办?
指名读第四行诗。
,有什么字词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