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三基课件黄帝内经一.ppt

格式:ppt   大小:629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基课件黄帝内经一.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21/10/15 文件大小:6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基课件黄帝内经一.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帝内经》
(一)
中医医院
2020/11/4
*
病因
2020/11/4
*
疾病
疾病,是指机体在致病因素(六***、七情、饮食营养、劳逸等)作用下,出现气血紊乱,阴阳失调,脏腑经络组织等功能、代谢失常,或形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劳动能力明显下降或丧失,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并表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包含现代医学临床检测的各种微观改变)的异常生命过程。
2020/11/4
*
一、病因与病因学说
⒈病因: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
⒉病因学说: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的理论。
⒊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
⑴问诊求因: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及治疗情况,
直接确定病因。
⑵辨证求因: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探求病因的方法。
2020/11/4
*
⒋病因分类
⑴外感病因:六***、疠气
外感病因: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的病因。
⑵内伤病因:七情、劳逸、饮食
内伤病因:指人体的七情、劳逸、饮食等不循常度,导致气血津液失调,脏腑组织功能异常的致病因素。(引起内伤病的致病因素)
⑶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水湿痰饮、瘀血、结石
又称继发性病因:指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成为新的病证发生的原因。
⑷其它病因: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2020/11/4
*
㈠《内经》病因论述
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濕燥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于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生欬嗽。 ”
⒉《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 ”
5.《内经》病因概论
2020/11/4
*
⒊《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
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灵枢·五变》说:
⒌《灵枢·五变》:“余知百病之始期也,生于风雨寒暑。”
⒍《灵枢·口问》: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⒎《灵枢·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总之《内经》病因涉及到:外感时气、疫病、情志失常、饮食失宜、劳逸失度、起居不节,及外伤诸多方面。
2020/11/4
*
㈡《内经》病因认识论
主要来自对患者病吏的询问,对发病时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它资料的分析,归纳为一种综合性推论,称为“审证求因”。
特点:①患者发病时的表现(症状、体征及其它资料 );
②患者发病前体内外环境(如自然环境中的时令、气候、地理因素和病人的情绪、饮食、劳逸、起居等诸多因素联系起来所作的一种综合性的推论 )。
并不穷究致病的终级原因,显然不同于西医学着眼于对病原微生物的寻找,对人体微观结构及其功能状态、病理变化观察的病因学方法。
2020/11/4
*
㈢《内经》病因分类 方法有二:
⒈病因的阴阳分类法
《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 ”
以病因致病部位内外的阴阳属性为划分标准论:
  ①外:发于外的外感邪气属于阳;
  ②内:发于内的内伤七情、饮食劳逸、起居等属于阴。
这种分类法只能是病因分类法中较为一般的划分,或曰辅助分类。
2020/11/4
*
⒉病因的三部分类法
《靈樞·百病始生》: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則傷藏,風雨則傷上,清濕則傷下。三部之氣,所傷異類。 ”
“三部之氣各不同,或起于陰,或起于陽,請言其方。喜怒不節則傷藏,藏傷則病起于陰也;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風雨襲虛,則病起於上,是謂三部。 ”
以病因的本质属性为划分标准,将邪气来源、邪气性质、和致病部位联系起来论:
  ①源于“天”的“風雨寒暑”邪气归于“上”的一类病因;
  ②源于“地”的“清濕”邪气归于“下”的一类病因;
  ③源于天地之间“人”的社会因素,如喜怒、饮食劳逸、
起居等归于“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