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康复抗痉挛体位.ppt

格式:ppt   大小:3,978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康复抗痉挛体位.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1/10/15 文件大小:3.8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康复抗痉挛体位.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抗 痉 挛 体 位
2020/11/4
*
一级
7天
二级
脑血管病病房
康复科
30天
三级
80%
社区康复
脑血管病专科康复中心
20%
2个月
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体系
2020/11/4
*
康 复 任 务
一级
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二级
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三级
80% 进行社区康复,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交流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20%经专科康复中心治疗患者能达到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力自理
2020/11/4
*
偏瘫患者正确的卧位姿势在康复医学中称为抗痉挛体位。
抗痉挛体位又叫良肢位,基本康复手段的一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位置或保持一种姿势。因为偏瘫之后容易出现人体抗重力肌的痉挛,也就是上肢的屈肌痉挛,下肢的伸肌痉挛。所以,良肢位的摆放,对这种痉挛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抗痉挛体位的概念
2020/11/4
*
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诱发加重痉挛模式,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障碍。
正确的抗痉挛体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性体位。可有效地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
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和加强康复训练,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可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痉挛体位摆放的原因
2020/11/4
*
预防及对抗异常痉挛模式的发生
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预防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
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及深静脉血栓
抗痉挛体位的作用
2020/11/4
*
2020/11/4
*
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可进行。
患者病情稳定在监护病房就应该进行。康复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的开始时间
2020/11/4
*
有研究者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介入时间越早越好,因为肢体功能在脑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的高峰期给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过程。
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的开始时间
2020/11/4
*
针对偏瘫患者出现的上肢屈肌痉挛模式,体位摆放使其处于伸展位;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体位摆放使其处于屈曲位。
要 点
202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