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治疗眩晕验案.ppt

格式:ppt   大小:554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治疗眩晕验案.ppt

上传人:2112770869 2021/10/15 文件大小:5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治疗眩晕验案.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英杰老师医案解读之三
衡水中医院 曹清慧
2020/11/3
*
李英杰老师治疗眩晕验案
痰浊中阻:二陈汤案
脾胃气虚 痰饮内停: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案
肝郁脾虚:逍遥散、加味逍遥散、四逆散案
肝火上炎 :龙胆泻肝汤 案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案
2020/11/3
*
痰浊中阻:二陈汤案
张某 女 28岁 2008年10月20日初诊
主诉:头晕恶心20天。
患者缘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重如蒙,恶心,每天晨起后加重,自服养血清脑颗粒无效,自发病以来,伴纳差,食欲欠佳,心绪不宁,夜寐欠安,现行经第二天。体格检查:P70次/分P110/80mmHg 体形偏胖,余无异常。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
2020/11/3
*
中医诊断:眩晕  痰浊中阻。
《丹溪心法 头眩》曰:“无痰不做眩”。患者素体偏胖,胖人多湿,湿郁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蒙清窍而眩晕,头重如蒙。浊阴不降,气机不利,胃气上扰故恶心,痰郁化火故舌苔黄腻。
2020/11/3
*
治以燥湿化痰,宁心安神,兼清郁热。
方剂:二陈汤加味。处方:
清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栀子10g,菊花10g,蒲公英10g,当归10g,生地10g,益母草15g,酸枣仁20g,夜交藤15g,焦三仙各10g,内金10g,甘草10g,5剂,水煎服,日一剂。
2020/11/3
*
二诊(2008年11月7日):服药后头晕减轻,晨起偶有恶心,自觉气短无力,颈项部沉闷不舒,舌尖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细。10月20日方去益母草,蒲公英,生地。加黄芪15g,太子参15g,茯苓10g,生姜15g,葛根10g,7剂。
2020/11/3
*
脾胃气虚 痰饮内停: 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案
夏某 女 27岁 2008年12月19日初诊
主诉:头晕1个月。
患者1个月前因劳累出现眩晕、恶心,伴呕吐,吐出胃内容物,休息后好转。此后间断发作眩晕、呕吐,伴肢倦乏力,寐差。刻下证:眩晕、恶心欲吐,肢倦乏力,寐差。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理化检查头颅CT示:未见异常。
2020/11/3
*
中医诊断:眩晕 脾胃气虚 痰饮内停。
《灵枢·海论》篇说:“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患者脾胃素虚,劳累后脾虚益甚,失其升清降浊之功,使清阳不升,髓海不足,发为眩晕。脾虚失其健运之职则痰饮内生,停滞中焦,升降失常,清阳不升则头晕,浊阴上逆则恶心呕吐;气虚血少,心神失养,可见面色萎黄,肢倦乏力,寐差,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均为脾气虚弱之象。治以补中益气,燥湿化痰。
2020/11/3
*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处方:
柴胡10g,陈皮10g,党参15g,黄芪15g,炒白术15g,升麻10g,当归10g,生姜10g,茯苓15g,法半夏10g,大枣10g,钩藤10g,菊花10g,酸枣仁 20g,夜交藤15g,石菖蒲10g,远志10g,甘草10g,7剂。
2020/11/3
*
二诊(2008年12月26日):头晕、恶心减轻,睡眠好转。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12月19日方加炒栀子10g,7剂。
三诊(2009年1月5日):头晕恶心基本缓解,倦怠乏力明显减轻,仍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12月26日方继服7剂。
20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