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文档名称:

痉挛的康复处理.ppt

格式:ppt   大小:10,980KB   页数:8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痉挛的康复处理.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21/10/16 文件大小:10.7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痉挛的康复处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痉挛及其处理
尤 春 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
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2020/11/3
*
一 痉 挛 的定义
痉挛(spasticity):是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
       -- Lance, 1980
2020/11/3
*
痉挛的特征
阳性症状
肌张力
腱反射
阵挛
伸肌反射
巴宾斯基征
阴性症状
麻痹
精细控制↓
灵巧性↓
疲劳
早期张力减退
2020/11/3
*
二 肌肉神经生理
1 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是由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所有骨骼肌纤维所组成。运动单位是整个运动控制系统的最后公共通路。α运动神经元是所有运动输出传递的最后公共通路 ( final common pathway )
2020/11/3
*
2.肌梭 肌梭是一复杂的囊状结构,位于骨骼肌深部并与之平行,每一肌梭内有4-6根梭内纤维并有感觉与运动神经支配。肌梭有2种主要功能:监测肌肉长度的变化以及长度变化的速率。
肌梭的运动由γ运动神经元支配。其根据上运动神经元指令而兴奋肌梭,肌梭的感觉传入纤维通过初级传入神经传至脊髓,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形成突触,抑制拮抗肌的张力,即交互性抑制。
2020/11/3
*
(1)肌梭内纤维:有2种,核袋纤维和核链纤维。其两端部分可收缩,而中央部分则为非收缩性。梭内肌纤维调节肌梭紧张度。
(2)γ运动神经元:是肌梭的运动支配神经,支配梭内肌纤维2端的可收缩部分,受上运动神经元的调控。
(3)初级牵张感受器及其Ia型传入神经: 感受器位于肌梭的中央区,受到快速牵伸、震动或在深肌腱反射检查时兴奋阈低,经由Ia类传入神经向脊髓传递信号。
(4)二级牵张感受器和II型传入神经: 感受器也位于肌梭的中央区,位于初级感受器的远端。二级牵张感受器和II类传入纤维的功能尚未完全确定。据信是在最大范围的持续牵伸中产生兴奋。
2020/11/3
*
3 Golgi腱器官 位于肌腱内,通过Ib纤维传入冲动至脊髓,通过中间神经元,阻止肌肉收缩,这是通过易化拮抗肌、抑制原动肌来达到的。因而其使肌肉收缩不致超过限度而产生肌肉肌腱损伤。
2020/11/3
*
4 牵张反射 在实验中,通过牵拉伸肌,发现可以引起该肌肉产生反射性收缩,此即所谓的牵张反射。
肌张力是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程度,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肌张力是一种牵张反射,主要由γ 环路完成;
锥体束,锥体外系,脑干网状结构及小脑系统对肌张力均有调节作用。
2020/11/3
*
5 脊髓中间神经元
脊髓中间神经元在运动控制中十分重要。特别是Ia和Ib中间神经元、Renshaw细胞以及脊髓固有中间神经元。Ib型中间神经元与来自于Golgi腱器官的Ib传入纤维相连,它们的作用就是限定肌肉收缩的最大张力。这些中间神经元接受来自脊髓上或脊髓固有成份的输入信号。Ia型中间神经元接受肌梭Ia神经元的信号。它们易化导致Ia型肌梭放电的原动肌活动,同时抑制拮抗肌,通过所谓的交互性抑制,防止原动肌与拮抗肌的同步收缩(cocontraction)。Ia型中间神经元受脊髓上输入的影响,若失去Ia型中间神经元的交互抑制,就会产生同步收缩。
2020/11/3
*
6 皮层神经纤维束
锥体束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控制的肌张力表现为抑制作用,锥体束病损时通常引起肌张力增高;
锥体外系对下运动神经元控制的肌张力既有抑制作用又有兴奋作用,抑制作用丧失时肌张力增高;
脑干网状结构对肌张力起一定的调节作用,是维持姿势的重要基础;
小脑系统对肌张力主要起兴奋作用,小脑病损时肌张力降低。

20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