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爱祖国,我爱党-------- 一堂“爱党主义”的历史课教学案例一次教学事故, 使我陷入了自责与深思;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使我豁然开朗, 于是有了这堂“爱党主义”的历史教育课。事情是这样的,在高考总复习讲到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时候, 有感于我党艰苦奋斗的历史和精神,我说:“我们的党是伟大的”。没想到,这句话竟然引来了学生吃吃的笑声。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想,让当今物质生活相当充裕的学生去体会过去艰苦的岁月真是太难为他们了。在接下来另一个班,我讲了同样的话,并且试图教育说服他们,结果学生的反应却更强烈,除了满堂“意味深长”的笑声, 前后左右的同学还相互“讨论”了起来, 而且声音越来越大, 眼看教学无法照常进行下去,我意识到问题变的严重了。同时,我又迫切的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发笑?他们为什么笑的这样随意?我在不解中陷入了沉思。经过片刻的调整,我决定改变教学计划,于是就这个问题和学生们进行了交流。原来,他们把当今社会所有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和问题统统归咎于党,其中讲的最多的就是党的腐败问题。我想了想,语重心长的问到:你们从内心里爱党、爱国吗?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爱国,不爱党。当代中学生只爱国不爱党,可以吗?党和国家难道是分裂的吗?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已经是党国一体化了,爱国和爱党应该是高度统一的,爱党是爱国的重要内容。但是如何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呢?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再加上社会上某些不良现 2 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之深,采用讲述或说教的方式已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但是如果能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参与学习,自我总结,自我体验,自我反省,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而这不正是“生本”的理念吗?郭思乐教授说,生本的一个基本含义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做------ 本体在行动中。而讨论式学习就是让学生普遍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方式。于是,我决定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上好这堂历史教育课。要让学生明白党是值得爱的,必须先让他们的心灵接受洗礼; 而心灵如何才能受到震动,唯从情感体验开始。因此,我首先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党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吗?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出党的发展史,并在整理的过程中通过我的引导感受到党是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奉献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生命, 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擎起被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挽救了中国,而后经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创造了今天的丰功伟绩。这期间,我放映了课前精心剪接的电影片段, 先后包括: 清政府灭亡后的破碎山河, 军阀混战期间的尸骨遍野,蒋汪政权对共产党的残酷迫害,红军爬雪山、越草地的艰苦生活,日军侵华时期的野蛮屠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炯炯目光和狼牙山五壮士的义无返顾,解放战争冲锋的号角,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热气腾腾的炼钢炉,深圳珠海的拔地而起,中国健儿在奥运赛场的雄采英姿,当今人民的安居乐业等等。放映片段时,我注意着学生们的神情,从他们惊讶、疑惑、阴霾的 3 神情到眼角的泪水,从女生紧咬的嘴唇到男生紧握的拳头,最后看到他们脸上出现了微微的笑容。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我已经知道,学生们对党的情感体验是成功的!可以说,这段教学我没有多说一句话,但却比我想象的效果还要好。我真正的体验到了郭教授所说的“教少学多”。看到学生们在情感体验中对党产生了兴趣,我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