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doc

格式:doc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doc

上传人:chuandao1680 2016/7/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陈慎吾先生应用柴胡剂的体会(节选)-------------------- 【转帖】《伤寒论》中柴胡剂的运用和发挥《伤寒论》所说之少阳病, 或是今天所说的病毒性流感、肺炎、腮腺炎等等, 只要见到少阳病的主证、主脉, 皆可使用小柴胡汤。如果是高热不退可加生石膏、金银花、板兰根等清热解毒之品。有的仅有发热一证,脾胃不虚者也可用小柴胡汤解郁除热。小柴胡汤不仅用于治疗外感热病, 也是小儿病常用之方。因幼儿为稚阳之体, 脾胃之气又尚未充实, 故多见小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又是驱邪而不伤正的最好方剂。小儿肺炎用此方加石膏、杏仁、桔皮; 若大便不通可加枳实、瓜蒌以通腑气。百日咳加竹茹、茯苓、青陈皮、桔梗;消化不良可加枳实或枳壳。小儿发热时易使阴血不和,常加一味芍药以和之。小柴胡汤治疗各科杂病其有效病例数不胜数, 现仅举数例说明。治疗内科杂病如肺部疾患的咳喘, 即今之肺结核, 以本方加桔梗、丹皮、当归、芍药等, 咳血者可加茅根, 或加清热凉血育阴之阿胶; 心痛者( 狭心症) 以本方家栀子、香豉清热解郁; 有胸水者, 本方与大陷胸汤或小陷胸汤合方治疗气郁水热互结之证。在治疗肝、胆、胰方面用本方更有奇效。如急性肝炎兼有黄疸的, 多见口渴, 小便不利, 黄疸, 腹胀满等, 用本方与茵陈蒿汤或五苓散合方。若是无黄疸的肝炎,就用小柴胡汤随证加减。血虚型慢性肝炎,证见口苦、胸满、食少、呕吐、心烦, 肋下痞鞭, 腹痛满痛拒按时用本方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肝硬变腹水去后多用小柴胡汤善后处理,这种治法疗效还是满意的,治愈率多在 80% 以上。阿米巴性肝脓疡用本方加鸦胆子有很好的疗效。五官科病, 如少阳耳聋可单用小柴胡汤一方, 若兼有水气上冲者可与苓桂术甘汤合方。妇科病用本方可治热入血室。若是由于肝胆情志不遂引起的气血不和,血虚或血瘀的, 亦多用本方随证加减,例如后世逍遥散方即是其中一例。----------------- 谈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陈瑞春--------------------- 《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一首常用方,在全论 113 方中使用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疗效确实很好。为了更好地扩大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本文专就其若干问题,谈点个人拙见, 以期引玉。 1& ? 中国中医药论坛-- 中国中医药论坛 fp?w 一、正确理解小柴胡汤证 z6Dg<o 《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以病统证。如伤寒首论太阳病,下辖太阳表实麻黄汤证、表虚桂枝汤证。少阳病下辖小柴胡汤诸证等。这就是说, 《伤寒论》以六经病为纲,以诸汤证名目, 举纲为目, 层层深入, 剖析六经病千变万化的病因、病机, 使其在临床上证药合机, 审因论治,取得相应的疗效。 zL,9W 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其病机为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在三阳表证的病机变化中,它可以外达出表,亦可内陷入里。所以,它的两组主证,一为往来寒热,代表病在半表的病机反应;一为口苦、咽干、目眩( 实即包括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肝胆火郁证) ,代表病在半里的病机反应。前者可视为少阳半表证,后者可视为少阳半里证。这些主证的出现,可以由太阳失治、误治,亦可由阳明病转入。但无论其来路如何,总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 便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 使病邪透达于外, 不致内陷入里。因此, 小柴胡汤在外感热中所起的外达透邪, 阻断病邪内陷的作用, 是举足轻重 0Hrf 的,其枢转之机也就不言而喻了。 b]v 如前所述, 从小柴胡汤主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功用看, 引申其治疗杂病, 则更是天地宽广, 通治诸病。诸如心血管系, 肺系, 消化系, 以及部分神经系病症, 只要出现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病机皆可以小柴胡汤化裁运用。从宏观的病机看, 诸如以肝胆为中心, 波及脾胃,影响肺气,累及心神,扰乱肝魂,困扰胃肠……举凡兼表之虚证,兼里之实证, 挟痰挟饮, 气滞兼瘀等涉及的病种甚多, 所以说, 用小柴胡汤权宜应变, 治疗杂病, 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eEst7 此外, 关于“但见一证, 不必悉具”用小柴胡汤的问题。历代医家各持己见, 有的注家认为, 只要见到“口苦, 咽干, 目眩”或“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的症状中任何一病, 即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 这种见解有失其偏。因为只见一症, 即用小柴胡汤, 有其机械性和片面性, 割裂了小柴胡汤证的整体意义。所以, 仅见口苦或咽干, 或目眩就用小柴胡汤,那未能抓住病机实质,多有失误。例如,口苦、咽于、目眩三者为胆火肆虐症, 如果仅见其中之一, 即用小柴胡汤治疗, 而方中所用党参、半夏、姜、枣、甘草之辛甘调和补益的功能,怎能用于一派实火之证呢? 这就犯了虚虚实实之戒,无疑是机械地对号入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