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合理用药,正确用药.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合理用药,正确用药.doc

上传人:gorynich 2021/10/16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合理用药,正确用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合理用药,正确用药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按照美国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占社会人口的1/2200计算,我国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50余万人。
我国不合理用药形式多样,例如无明确指针、违反禁忌症与慎用症、剂量过大或不足、疗程过长或过短、剂型不适当等,其中以选药不当、用药品种过多、配伍错误最为突出。违反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用药目标就是不合理用药。
久病成良医? 调查:中国民众用药****惯存在隐患
有人为增强疗效自行加大服药剂量,有人频繁更换药物,也有人用茶水、牛奶、酒水等饮料服送药片。这些都是公布的“百姓安全用药调查”结果提出的需要民众改变的错误用药****惯。
民间“久病成良医”的说法并不科学,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全面施行药品分类管理则是民众安全用药的保障。有些人仅凭一知半解或自恃“久病成医”,或听别人的用药“经验”,不经诊断,未弄清楚病因和药物的适应症时就随意用药。这种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最高,对健康的危害也最大。要知道许多症状可能相同或相似,其病因不相同、病程不同,治疗方法也更是迥然不同。用药不对症,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而且还会延误原有疾病的正常治疗,甚至会因为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增添药源性疾病。如校区医务室经常遇到扭伤、挫伤等软组织损伤的学生,在损伤24小时内用热敷或自行贴“止痛膏”而加重损伤和肿胀,人为地延长了病程。感冒时自行乱用抗生素等等。
  中成药的使用中,也存在着这种情况。比如胃痛,有脾胃不和、食积停滞、脾胃虚寒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所用药物是不同的。失眠也有心肝血虚、心阴不足、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和肝郁化火等类型,治法也不同。中药也有不良反应,若使用不当也会出现药源性疾病。
  用药时机不对
  从大的方面来看,首先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要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以乙肝的治疗为例,许多人认为,一旦感染了乙肝病毒,在未查明病毒在体内复制情况时,就应立即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有研究表明,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效果并不好。其原因是:,使用抗病毒药是无效的。“麻痹状态”(免疫耐受)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往往可增强乙肝病毒对药物的耐受性,或使病毒发生变异。,并不能起到防止肝脏发生纤维化的作用。
  从小的方面来看,每天的服药时间是有讲究的。比如,抑酸剂、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要在饭前服,而阿司匹林这类的解热镇痛药和大部分的“消炎药”就需要在饭后服,以减低对消化道的副作用。
  另外,药物都需要保持相对恒定的血药浓度,比如有的药一日服两次,应每隔12小时1次;每日服3次的药,需每隔8小时服1次。不少患者记得就服药,忘了就少服一餐,这样血液中药物浓度就忽高忽低,严重影响疗效,有时甚至只有副作用而无治疗作用。
  可见,用药时机要正确掌握,不能想当然,在遵医嘱或者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若有疑问,应主动咨询医师和药师。
  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有的人治病心切,认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便随意加大剂量;有的人又经常忘服、漏服药物,问其原因,答曰病情有好转,就不把吃药放在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