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一、指导思想: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活动内容: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倾听的习惯
    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这样才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2、善于思考的习惯
    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因此,同学们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3、敢于提问的习惯
    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课前预。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5、自主读书的习惯
    阅读是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重要途径,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不看不健康光盘,,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引发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反思,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
    8、搜集资料的习惯
    、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归类、整合.
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9、动手操作的习惯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二)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