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残疾人心理.ppt

格式:ppt   大小:2,712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残疾人心理.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0/17 文件大小:2.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残疾人心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残疾人心理
第一页,共66页
残疾人问题的严重性
1987年4月1日,我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残疾人口5164万,当时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十亿,如果1998年按有人口十二亿来计算的话,我国大陆现有残疾人约6200万,其中听力言语残疾2057万人。智力残疾1182万人,肢体残疾877万人,视力残疾877万人,精神残疾225万人,多重及其他残疾782万人。
第二页,共66页
残疾怎样分类?
残疾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包括躯体残疾和精神残疾两大类。
躯体残疾:感觉器官残疾(如视力残疾的盲、听力残疾的聋)、运动器官残疾(如肢体残疾、言语器官残疾)和内脏器官残疾(如严重的心、脑疾病)等。
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病等。
第三页,共66页
残疾人是不是残废人?
第四页,共66页
人类残疾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
残疾原因的必然性
人类本身的多元性
第五页,共66页
残疾人是不是残废人?
残疾人不应被认为是残废人。
躯体残疾者的思维能力和其他心理功能可以是完好无损的。精神残疾者也还保持着部分正常的心理能力,且躯体通常是完好的。
只要受到必要的教育和训练,通过代偿作用,许多人甚至可以成为超越正常人的出类拔萃的人物。
这种身残志坚终于成为生活强者的例子,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我国都不胜枚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个小儿麻痹后遗症致残者,每天坐着轮椅上班,但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淮一的连任四届的总统。我国有下肢瘫痪的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高位截瘫的张海迪以及成千名在各项世界残疾人运动会中为国争光的残疾运动员。在1997年表彰的自强模范中就有靠双拐行走,自学成才,奇迹般地走上讲台的北京林业大学外语系教授李健。只要有健康的心理,残疾人并不等于残废人。
第六页,共66页
残疾人问题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具有产生的多样性、存在的普遍性、影响的广泛性以及治理的综合性的特点。
残疾是社会的产物,不是某个家庭或是残疾人个人的产物。
作为一个社会,一个有责任的社会,有义务为残疾人平等的享受社会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样他们有权利和其他人一样享受社会的各种资源。
解决残疾人问题是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第七页,共66页
残疾人实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基础和前提
平等的公民权利
充分的参与机会
机会均等
第八页,共66页
新型的残疾人观(1)
1) 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具有与生俱来的公民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康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劳动的权利,娱乐的权利,爱与被爱的权利,得到各种社会补偿的权利,并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2)通过现代社会提供的各种补偿手段,各类别的残疾人能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教育,掌握知识与技能,认知世界。
3)残疾人在现代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下,不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参与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力量。
4)“残疾”不是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为残疾人提供的条件不够,因而使“残疾”成为一个问题。为残疾人提供各种补偿条件,使残疾人无障碍地接受教育、参加生产劳动、参与社会生活,在事实上享有公民权利,是政府与社会的责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我国人权普遍化原则的体现。
第九页,共66页
新型的残疾人观(2)
5)“残疾”是人体的一种遗憾,所以要加强残疾预防,但残疾并不构***的差异,奋斗精神的差异。时常倒是相反,由于残疾的磨练,残疾人往往具有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宽容的胸怀,更加渴望社会祥和、稳定、繁荣。
6)残疾人的残疾是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付出的代价。要善待残疾人。建立残、健融合的关系,做到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7)实现“平等参与”的局面,是政府、社会与残疾人双向的责任,缺一不可。残疾人要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第十页,共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