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课时农业生态系统与生态农业旅游简介教学目标 1. 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 了解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及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特点 3 了解城郊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旅游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生态农业旅游的特点及功能课时: 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农业生态系统 1 、概念: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一般系统特征的人工系统。它是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 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互相关系, 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 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 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农业生态系统的实质是人类利用农业生物来固定、转化太阳能, 以获取一系列社会必需的生活和生产资料。 2 、特点: (1)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 (2)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 (3) 、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 (4) 、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3 、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配置和物质、能量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 即系统的组成部分, 组分在系统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组分间的联系特点和联系方式。( 1 )农业生物种群结构( 2 )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3 )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4 )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4 、能量流动主要渠道有三种形式: ( 1) 、捕食食物链( 2) 、寄生食物链( 3) 、腐生食物链 5 、物质循环主要有三种循环类型: 水循环、气相循环、沉积循环二、生态农业旅游 1 、概念:生态农业旅游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它是在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的基础上, 以生态旅游为主体, 把农业生产、新兴农业技术应用与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并充分欣赏大自然浓厚情趣的一种旅游活动。 2 、内涵: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 广义的涵盖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 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以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 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 3 、特点:产业经营的双重性、生活自然性与生产智能性、多功能性与相互关联性、区域差异性与经济互补性、较强的参与性与体验性、旅游活动的季节性、高品位性、文化性、生态性、市场指向性、观赏娱乐性。 4 、功能; 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旅游扶贫功能、环境教育功能、娱乐及参与功能、观赏品尝购物的功能、疗养度假的功能、增长知识的功能。 5 、意义: ( 1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 ( 2 )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 3 )具有吸纳、接受和传播科学技术的动力机制; ( 4 )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 5 )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感受; ( 6 )可以美化、改善环境; ( 7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奔小康; ( 8 )可以促进旅游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 9 )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开放发展,加强城乡联系和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三、我国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特点: 1、以观光、休闲功能为主,包括观赏、品尝、购物、务农劳作、文化娱乐、农业技术学习、森林浴、乡土文化欣赏等; 2、与旅游业相结合。生态农业旅游区往往靠近旅游景区或景点, 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是旅游业项目的组成部分 3、观赏农业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大城市郊区以及特色农业地区四、城郊农业生态系统 1 、城郊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处在城市和农村腹地的结合部,形成了系统的区域性、结构的复杂性、物种的多样性、输入与输出的开放与大量化的特征。 2 、城郊生态系统的环境部分包括两个部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城郊生态系统的环境特征因城市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引起城郊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 3 、城郊农业生态系统作为一种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 更多地受到人为的干扰和制约, 其功能和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经济活动的多样性( 2) 、社会分工的多元化( 3) 、人的主导性( 4) 、负荷能力的有限性 4 、城郊农业生态系统开发模式( 1 )沿山为主的城郊农业生态系统,可以建立以果为主,养殖、种菜为辅的城郊农业生产系统( 2 )沿河一带的城郊农业生态系统,可以建立以养畜为主,加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