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程改革三年总体规划
课程改革三年总体规划
课程改革三年总体规划
小庞小学课程改革三年总体规划
(2011年—2013年)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课程改革和新课标教材的要求,增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总结过去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以课程实施为中心工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制订我校学科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促进学校内涵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持续、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课程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不同的人在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学校教师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下几点:
1、改变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2、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观,构建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模式。
3、改变传统评价方式,以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树立“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评价观.
二、现状分析
1、教师队伍。目前,我校有6个班,11位教师,其中大学本科学历有1人,大专学历9人,现有乡学科带头人1人、县骨干教师1人,教师队伍趋向成熟。
2、,但由于学校七年多来没有分配年青教师,教师队伍缺乏新鲜血液,教师个体间发展不均衡,活力不够,需要专家的引领,课堂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
课程改革三年总体规划
课程改革三年总体规划
课程改革三年总体规划
3、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推出以来,教师在逐步认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开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会知识" 的层面上,试图“兢兢业业"提升学生的学。
4、,由于家庭文化背景、学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学生学的兴趣不是很浓厚,考核的优秀率、合格率不尽人意.
5、教学评价。在评价中,一部分教师也在积极尝试改变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关注评价的过程,探索通过《小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的方式还不够开放,评价的内容还不够多元。
三、发展目标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在:课程实施、课程建设、资源建设、课程评价、教师发展等几方面制定发展目标。希望通过这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学科基础建设,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促进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推进并深化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施。
1、正确把握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发展对课程提出的新需求,从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的目标,这几个目标相互交织,构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共同奠定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课程改革三年总体规划
课程改革三年总体规划
课程改革三年总体规划
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形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第一学段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感悟、掌握内容,体会到就在身边,初步感受到的作用,产生对的亲切感.
第二学段以引导学生从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为重点。结合实际问题,在认识、使用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⑵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学习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观察”“操作”“发现”为重要形式,并通过合作交流,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个性品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介绍我国领域的卓越成绩,介绍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机;通过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应当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