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哈萨克族美食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哈萨克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 在中国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他们大部分从事畜牧业, 每年按季节转移牧场,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因此哈萨克族的饮食与其畜牧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疆青河县,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阿尔泰山东南麓,在这里聚集着哈萨克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 16 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 75% 左右。篇章一:时间的淬炼(约 15 分钟) 10 月底历时一个多月的冬季转场刚刚结束,哈萨克族大叔开始了漫长的冬季生活,为了庆祝转场顺利完成,一大早别克大叔就和儿子来到了马棚, 这里的身体健硕的马驹是别克大叔一年辛劳的结果, 为了犒劳自己, 他们今天要选一只小马,制作哈萨克族人的特色肉食产品---- 马肠子。别克挑选二至三岁的膘肥马驹宰杀后,选马肉的精华肋骨肉,取其马肠,用水洗净,将马的肋条切成条肉,撒上盐和作料等, 再将马肉切成碎肉和块肉, 用调料拌匀, 塞进三尺多长韧性较好的马肠内, 两头用竹签扎牢, 用绳子串起来,挂在一间土房的木架上。时间是食物的死敌, 时间也是食物的挚友, 经过 20-30 天的制作周期, 传统的马肠已经制作完成。别克的妻子将马肠清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冷水,然后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慢慢熬煮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期间要起玉气泡, 一定要用牙签或尖物将其扎破排出气泡, 否则肠身易爆裂。出锅后放凉, 将其切成薄片, 到嘴里有一股马肉的清香慢慢咀嚼,越嚼越香。对于哈萨克人来说,风干肉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且是被保存在岁月中的生活和记忆,永远难以忘怀。每年年底, 往往是十一月底, 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 哈萨克族牧民将牛羊肉割成小条, 挂在阴凉处, 让其自然风干, 既去水份, 又保持鲜味。到来年二、三月份便可以拿下来烤食或生食, 味道是鲜美的。经过风干之后, 肉质松脆,口味独特,令食者回味无穷。特色马肠、风干肉配上哈萨克传统美食包儿沙克、奶疙瘩,三杯两盏淡酒,别具一番滋味。这是山的味道,是风的味道,是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篇章二:食物的转换( 12 分钟) 天才刚刚亮, 哈萨克族大妈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大妈家已经定居在这个小镇, 牲畜也有放养变为圈养。牧草已经打好, 大妈只需简单的加工后, 就可以喂给牲畜了。牛奶是牧民生活中永远的主角, 奶茶、奶疙瘩、奶豆腐更是餐桌上常年必备的。大妈喂完牲畜,拿来挤牛奶的工具开始挤牛奶,今天她给孩子做美味的奶疙瘩和奶豆腐。制作凝乳奶豆腐, 主要用牛奶作原料, 将鲜奶用净纱布过滤后, 盛进木桶或瓦缸中, 放置阴凉处, 热天放一至二天, 凉天放三至七天, 鲜奶便自然凝结。再将凝乳倒进锅里, 用温火煮熬, 同时慢慢榨取乳清。乳清分为熟酸奶乳清, 奶豆腐乳清、酸油液乳清等三种。奶豆腐乳清可用于发面、和面、或当作酸奶的加料。熟酸奶乳清等用于灌饮老弱瘦畜和洗浴牲畜, 也可使牲畜上膘。榨取乳清后, 将留下的稠凝乳用小勺或专用木具将抽凝乳放进模具中轧实后取出,放置阴凉处慢慢晒干即成奶豆腐。先将牛或羊奶发酵,把发酵后的酸奶倒入锅里熬,然后装入布袋里吊起来,使其水份滴尽,用手捏成小块,放到铺有芨芨草编制的席子上凉干即成。晒干的奶疙瘩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日常可以和一起奶茶食用, 外出放牧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