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蓬皮杜艺术中心平面图等
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解析 一?建筑师背景
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伦佐?皮亚诺
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于1937
年9月14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Genoa)
一个建筑商世家。由于整日泡在建筑工人
中间,他对建筑艺术与材料的崇敬与日俱
增。1964年,皮亚诺从米兰科技大学获
得建筑学学位,开始了他的建筑师职业生
涯。他于1998年获第二十届普利兹克奖
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他的建筑思想严
谨而抒情,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方。皮亚诺的作品范围惊人,从博物馆、
教堂到酒店、写字楼、住宅、影剧院、音乐厅以及空港和大桥。在他的作品
中,广泛地体现着各种技术、各种材料和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这些活跃的
散点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真正的具有洞察力的大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所要奉
献给全人类的礼物。这是20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的大师们的共同理想。他重
视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他更重视技术对材料性能的进一步转”的形象并结合了罗杰斯标志性的表现主义风格的建筑手法 发掘,经他手使用的材料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的极至。 罗杰斯在解释他的设计意图时说:“我们把建筑看作同城市一样灵活的、
永远变动的框架。……它们应该适应人的不断变化的需求,以促进丰富多样代表作:蓬皮杜艺术中心 提巴欧文化中心 Beyeler基金会博物馆 波茨坦广
的活动。
场改造 保罗?克利中心 关西国际机场 AuditoriumParcodellaMusica
蓬皮杜(1911,07,05,法国蒙特布迪夫,1974,04,02巴黎)法国政治
家、银行董事长、教师,后任法国总理(1962,1968)、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George Rogers, ,1974)。教师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任中尉,被引荐给法国临时统(1969
Baron Rogers of Riverside,1933年7月23政府首脑戴高乐。此处蓬皮杜指法国国立乔治?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位于
日-) 英国建筑师。1933年,他出生于意大巴黎博堡大街和历史遗址沼泽区的边缘。该中心由蓬皮杜总统委办,故以其
利佛罗伦萨。1962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 名命名巴黎的“国立
在耶鲁,他结识了同学诺曼?福斯特,两人回蓬皮杜文化中心”位
英格兰即组建了小组四,成员为他俩及其各于著名的拉丁区北
自的夫人Su Rogers和Wendy Cheesman。他侧、塞纳河右岸,是
们很快以“高技”设计知名。 根据法国已故总统蓬
罗杰斯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早皮杜的创议而建立期的作品:他和伦佐?皮亚诺在1977年设计的巴黎乔治?蓬皮杜中心。罗杰斯的。它是一座新型的、和皮亚诺当时是合伙人,在 1971年的国际竞赛中获得胜利。普利兹克奖评委现代化的知识、艺术认为,蓬皮杜中心令人震惊的外表——用HVAC管道、自动扶梯和其他原本与生活相结合的宝放在建筑核心位置的服务设施装点 ——“石堆博物馆设计的一次革命,将博库。人们在这里可以物馆的„纪念碑式的精华?形象转变为社会和文化交流的流行地点。”另外一个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和早期的作品是Lloyd的伦敦办公楼,完成于1986年,展示了类似的“内外翻
手段,吸收知识、欣赏艺术、丰富生活。 无法接受,但也有艺文人士大力支持。有人戏称它是“市中心的炼油厂”。这
种建筑风格被称为“高技派”(High-tech)风格。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设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区,距卢佛宫和巴黎圣母
院各约1000米。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
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
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三?平面分析
工厂”之称。 建筑表面面积:约90,000平方米;体积:430,000立方米;
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楼层高度:共8层,其中6层为地上建筑;共166米长,42米高,60米宽;
室内面积:每层7,500平方米的巨大平台;2000年1月1日维修后重新开放,增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
加了8,000平方米的空间; 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
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 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蓬皮杜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全名
为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Le Centre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