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关于联、对、句.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联、对、句.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10/1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联、对、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联、对、句
关于联、对、句印象与神话本文是我多年对联实践的体会或说是感悟,写作本文的目的原是为了教学,现拿来与朋友们分享。也算是我对中国对联论坛的一点小小的奉献吧。我不能够把我的观点去强加于人,只是希望通过本文所论述的观点,大家来共同探讨并完善之,建立起起良好的学术氛围,希望大家的共同努力。“联、对、句” ,这是个基本概念。大家都知道,对联是汉语言文字艺术中,具有高度概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对称文学载体。我发现,朋友们在对联实践中往往会混淆“联、对、句”的概念,因此有必要把这个问题阐述清楚,使大家分清“联和对”乃至“句”之间的关系****惯上,我们常常会说“玩联”。对于我们这些对联爱好者来说,工作之余,闲暇之时,为了调节心情,解除烦恼或工作压力,我们就会上QQ或登陆网站,去欣赏对联,有情绪自己也会出句和对句,这就是所谓的“玩联”。但实际上你也许并没有仔细推敲,你的出句、对句或写好的成联是不是真正意义的对联,你写的东西究竟是“联”是“对”或者仅仅是“句”?这就很值得商榷和探讨了。我们常说:对联对联,即对又联,这是对联这种独特文体的必然形式。如果做不到即对又联,那么我们就不会认为它是典型意义的对联。由此可以看出“对联”这个词的定义也是非常准确的。我们通常理解“对联”这个词的意义比较简单,大家都会认为:有出句有对句就是对联了,甚至认为目前已知的,所见的所有对称的文体中的所有形式都是对联。我不能说这样的认识完全错误,但最起码理解是片面的。“对联”是个特定的词组。我再强调一下:凡能称其为“对联”的,一定是要符合对联的六个要素,缺一不可。一、对联的六大要素中国楹联学会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联律通则》(修订稿),其中第一章基本规则中规定了对联的六大要素分别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以上是对联最权威,最科学的定义。也就是说,这六大要素是相辅相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凡能称其为对联的,一定是要符合这六个要素,缺一不可。1、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这是对联所具有的独特的、唯一的对称文学形式。对联必须强调对称,这种对称,体现在字数,多分句句数,上下一定是相等的。2、词性对品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其中“词性”可细分为12小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对联的文学语言,是由这些词性的词汇编织组合成完整的句意。对联上下联句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相对时要求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特殊情况可以从宽)。3、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惯,彼此对应平衡。4、节律对拍汉语的每一个字和每一个词组具有一个或多个含义。词组是由两个、三个、四个甚至多个汉字组成。因此,汉语的节奏是以每一个词组来划分的,节奏点设定为词组的最后一个字。汉语词组绝大部分为两个字,因此在“马蹄韵”中多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意节律”常用。对联由于对称形式的需要,上下联的节奏和节奏点必须保持一致。比如:2/2/3节律的七言上联,下联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