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合肥岘山小考.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合肥岘山小考.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10/20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合肥岘山小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合肥岘山小考
合肥岘山小考 发布日期:2015-12-28 文字:[[url=]大[/url]] [[url=]中[/url]] [[url=]小[/url]] [url=]打印本页[/url]


应友之邀春游合肥包公镇岘山村,可谓藏在深闺人不知。一游感觉美,二游特好奇,三游更觉此处故事多。出于个人爱好网上搜索一遍,小岘山奇山也,全国大小岘山众多,唯合肥小岘山名不见经传,实在是令人惋惜。出于对岘山村的热爱,近来就合肥小岘山考研一二,感叹之余,理应为之正名,不能再让合肥小岘山给人张冠李戴,以讹传讹之感 。研究应该从岘山由来、历史以及官方和民间流传与发生的故事开始,层层剥离中,理清合肥小岘山之始末。
一、神州大地 岘山传奇
每座名城,都会精心选择面向之山,这是城市风水的关键所在。合肥虽无面山,但面对巢湖、左有浮槎山龙盘,右有大蜀山虎踞。前有巢湖“照”,后虽无“靠”,但左右有两山卧伴十分平衡。纵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以岘山为向山的很多,原因要从岘山由来和故事说起。“岘”字最早出现是在文学作品中,如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苕递陟陉岘”到唐代李善为之作注:《声类》曰:“岘山岭小高也。”至宋代《集酌》则称:“一曰山小而险,一曰岭上平。”而《原本广韵》则解释为“岘,峻岭也。”最初以“岘”为山名的山,应该都具有山形较小,挺拔、高峻、险要等特征。岘山由于吉祥,名气大文化内涵深等诸多特点,岘山之风,甚至波及遥远的韩国。过去韩国为中国属国,现江原道也有一个襄阳郡,其中岘山景点与湖北襄阳基本一致,两家原为中韩友好城市。
岘山究其文化内涵和历史知名度,首当其冲应该是湖北襄阳,她横亘于城南,起于城西十里的万山,终于城南二十余里百丈山,汉水襟带左右,共同构成襄阳“名山、名水、名城”的精致格局。羊祜镇荆襄的历史故事,给后人留下许多千古诗篇。如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渔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一首吊古伤今的诗篇更让襄阳岘山浓墨重彩。南北朝时的《玉篇》称“山名,在襄阳”,并未言及其他的岘山,或其当时岘山仅其一座,或其当时的交通和信息渠道原因只知其一,但实际上全国岘山比比皆是,也有按现代语言讲的跟风之举。湖南衡阳原先并没有岘山,但却有一个岘山乡,据当地县志记载,“先有岘山寺,后有衡州府。”相传宋代咸淳年间,湖北岘山寺圣僧云游至此,观其依山傍水,避风向阳,风景秀丽,充满人间之灵气,故建寺沿袭岘山之名,山随寺贵,原先无名之山由此更名为岘山。江西临川市有似砚台之山,为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江南西路抚州太守裴材在抚州城东仿岘山而建景。而湖州岘山则在浙江省吴兴县南五里,本名显山,唐代因避皇帝中宗李显讳而改名。山上风景,名胜众多,晋代段康建有显亭,唐代韦景先天宝十二至十四年建五花亭,后历代名人建有清风堂、三贤祠等。古往今来,因岘山之吉祥,因岘山之祥瑞,全国各地“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