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综合疗法.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综合疗法.doc

上传人:xxj165868 2016/7/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综合疗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综合疗法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综合疗法 304+ 发布时间: 2013-08-30 分类: 2013 年第 5期来源:《中国皮肤科》作者:王玉玺,杨素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银屑病是发病率高、易诊难治、反复发作的红斑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 因其病情顽固、容易复发、且皮损可广泛甚至发生头面、周身, 甚或出现脓疱、关节变形肿胀疼痛、周身弥漫性潮红大量脱屑等严重病情。中医认为银屑病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 是多原因作用的结果。大体可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为素有蕴热( 初期) 或血热内蕴或心肝火盛或嗜辛辣湿热使热入营血引起血热,郁结肌肤而成或者素有营血亏虚、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使气血亏虚,肌肤失养所致。外因为外感风、寒、湿、热、毒,郁久不散或邪气亢奋,外袭肌表,外邪引动内邪, 内外之邪相合蕴于血分, 外发肌肤, 气血凝滞, 经络阻隔、营血不合阻于肌肤, 蕴结不散则为丘疹; 化燥肌肤失养则鳞屑层层; 或病久化燥入血使血虚、气虚,气血失和,肌肤失养,化燥生风,血虚风燥, 皮肤干燥肥厚,苔藓样变、皲裂。目前中西医都在探求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单纯的西医治疗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而中医药是从整体观出发, 以辨证施治为指导, 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标本兼治、内外合治、身心兼顾的综合疗法, 取得满意疗效。一、辨证论治本病进行期多以清热凉血解毒为基本治疗原则, 静止期多以养血滋阴润燥或活血化瘀、解毒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 对于特殊型则注重标本兼治。 1 、血热风燥型:多属进行期银屑病。为素体血热、感受风热(这一型的病人多由由咽炎、扁桃体炎引起) ,形成以点滴状为主要表现的皮损。治疗原则为清热凉血、祛风解毒。常用方剂以犀角地黄汤合消风散加减为主。常用中药为水牛角 30g 、生地黄 15g 、牡丹皮 15g 、赤芍 15g 、金银花 30g 、连翘 15g 、大青叶 10g 、板蓝根 15g 、生石膏 30g 、蝉衣 15g 、山豆根 10g 、苦参 15g 等。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 10g 、玄参 15g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10g 。 2、血虚风燥型: 多属静止期银屑病。皮损以钱币状、地图状, 痒重, 皮肤干燥,色淡红,鳞屑多为主。治疗原则为养血祛风、滋阴润燥。常用方剂以当归饮子或祛风换肌丸或四物消风饮为主加减为主。常用中药为黄芪 30g 、白蒺藜 15g 、制首乌 15g 、荆芥 10g 、防风 10g 、当归 10g 、川芎 15g 等。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 30g 、全蝎 10g 。 3 、气血瘀滞型:多属斑块状银屑病或皮疹色暗、肥厚者,伴瘀血症状,往往舌紫暗可见瘀斑或瘀点。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祛风止痒。常用方剂以桃红四物汤加祛风药为主。常用中药苦参 15g 、白鲜皮 30g 、地肤子 15g 、全虫 6g、蜂房 15g 、蝉蜕 15g 、僵蚕 15g 等。病程日久,反复不愈者,加蜈蚣 2 条、乌梢蛇 15g ;皮损肥厚色暗者,加三棱 15g 、莪术 15g ;月经色暗,经前加重者,加益母草 15g 、泽兰 15g 。 4、湿毒蕴积型: 皮损常发生在腋窝、乳沟、腹股沟( 间擦处), 可有渗出或蛎壳状或伴脓疱。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解毒。常用方剂为萆薢渗湿汤或土茯苓饮加五味消毒饮加减为主。常用中药为土茯苓 30g 、萆薢 15g 、黄柏 15g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