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文档名称:

中学数学核心素养.ppt

格式:ppt   大小:1,006KB   页数:6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学数学核心素养.ppt

上传人:1485173816 2021/10/20 文件大小:10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学数学核心素养.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学数学核心素养
第一页,共67页。
一、为何提出核心素养
一、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开展趋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尽管我们在英文世界中很难找到统一的单词来准确表达“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但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认可“2 1 世纪核心素养〞的理念。 “21 世纪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它是人类社会为迎接 21 世纪的挑战而提出的一个教育概念。要理解什么是“2 1 世纪核心素养〞,首先需理解2 1 世纪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与传统社会有什么不同。
第二页,共67页。
国际人口与资金快速流动成为常态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随着网络互联技术的快速开展,使得各国经济的开展更加相互依存,又进一步强化了各国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国际移民的流向主要是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流向高收入国家,但资金的流动却恰恰相反。 2 0 年前,国际化、全球化似乎还停留在国家竞争、跨国公司经济运作的层面,离我们个体的生活还比较遥远;而2 0 年后,我们的下一代将毫无选择地“被国际化〞,无论愿意与否,他们都必须参与这个扁平化的国际就业市场的剧烈竞争。
第三页,共67页。
科学技术改变社会价值链条
以3D 打印、互联网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悄然地改变着我们所处社会的价值链条模式,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工业时代的价值链条是一个生产资料驱动型的经济链条。而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价值链条那么是数据驱动型的经济链条。社会价值链条的改变必然带来劳动力市场对人的技能要求的变化。
第四页,共67页。
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是一种世界趋势
世界经合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构造模型。注重帮助公民实现成功生活并开展健全社会。
美国:称为21世纪技能。关注21世纪职场需要,强调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欧盟:称为关键素养。侧重培养学生学****能力,指向终身学****br/>中国、香港、新加坡:称为核心素养。突出核心价值观,强调培养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澳大利亚:称为综合能力。
第五页,共67页。
一半以上的国际组织或经济体提出全球化、知识时代、科技开展与信息时代、经济增长、职业需求和教育质量提升这六项素养,它们起推动作用。相比较而言,高收入经济体对“全球化〞和“知识 时代〞可能带来的影响更为敏感;而中等及以下收入对“教育公平〞和“环境与可持续开展〞的关注更加迫切。总的说来,21世纪素养分为三大类:
(1)学****与创新素养 含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
(2)数字化素养 含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
(3) 职业与生活技能 含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及领导力。
第六页,共67页。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迫
切需要
1. “双基〞 到“核心素养〞,从“教书〞向“育人〞 的进步
“双基〞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双基〞仅仅强调根底知识、根本技能的培养,而未提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态度,侧重于“教书〞,而“育人〞似乎被忽略。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开展和个性开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难以将三维全面顾及,使知识与技能成为焦点,过程与方法稍加关注,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么形同虚设。此次“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人才质量培养的重新定位,也是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将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向育人的更一步推进,也是对三维目标的矫正。
第七页,共67页。
“重〞:追求知识的加速跑
根底教育不存在“没功绩有苦劳〞
  所谓“没功绩有苦劳〞“大不了白干一场〞是对工作结果“零效能〞状态的一种描述,意指即便工作没有成效,但考虑到至少付出了辛苦劳动,因此便不应该责怪。然而,这种说法在一般性的工作中可能是成立的,在教育尤其是根底教育中却是不成立的!因为,鉴于教育对象的互动性以及教育对象在根底教育阶段所呈现出的开展性和可塑性极强的特点,教育的效能要么是正向的,要么是负向的,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可能在教育对象身上呈现出毫无痕迹的“零效能〞状态,只不过由于教育效能的后果呈现有较大的滞后性和隐蔽性,难以被人快速而明确地认知到。
第八页,共67页。
对于教育的内容,追求多多益善。对于教育的方法,我们向来信奉“实用主义〞和“头悬梁锥刺股〞。当我们不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时,我们就会把孩子“教育错了〞。这样的教育不是“生命的教育〞,而是“绩效的教育〞,最终使我们的教育不断偏离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