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梁莉莉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 他用毕生精力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他的一生有着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 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 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一、创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创新意识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理论中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 作为教师要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 努力构建起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 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课堂教学来说, 营造民主氛围, 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 让其有自由驰骋, 自由表现的机会。具体的说, 就是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上的心理自由, 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 2 自信心, 营造学生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做到: 错了可以重答, 不完整的可以补充, 没想到的可以再想, 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 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 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自由的权利,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 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与创新思维发展之间的联系, 为学生创造力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探究、发挥想象力,挖掘出创新潜能。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思维古人云,“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可见,“思”是发展创新的关键,“疑”是激发创新的源泉。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问题”这把钥匙的作用, 从教学需要出发,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 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 “设疑引思、设疑探究”,引发学生情感体验,调动兴趣、主动探究,促进积极思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疑引思,有利于培养学生设疑、质疑、析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过, 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核心, 从浅至深、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层层深入, 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教师要注意引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三、注重联系生活,增强创新力量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本能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学要回归生活,打破书本与现实生活的界限, 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为此, 教师要在教学中, 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把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 引导和帮助学生汲取生活养料, 从鲜活的生活实践中体验和丰富所学的知识,建构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自我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通过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感悟到只要时时处处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