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音乐论文的自然语言.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音乐论文的自然语言.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1/10/21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音乐论文的自然语言.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音乐论文的自然语言
 
 
音乐论文的自然语言
序言 
  所谓“自然语言”,即人们在各种场合中用于表达、交流、沟通的,且具有某种民族属性的文化符号“自然语言”似不见权威经典。然而,近年来却在逐渐推广运用。大约在1970年代末,这一概念(以文献题名的方式)在学界出现(详参刘世英、胡英旗《试论推理在自然语言中的表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4期,第12-17页)。后来,吕叔湘先生在《语言和语言研究》(详参《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中论及“语言和机械化”时,也曾用过这一概念。1990年代初,人文社科界(主要是图书情报和编辑学界)开始对“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关系进行过讨论(详参胡泽洪《论自然语言人工语言及其在认识中的不同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1期,第64-68页)。可见,“自然语言”的运用,是相对“人工语言”的出现而逐渐产生的。如今我们所说的人工语言,如世界语,以及数学中的公式符号、音乐学中的乐谱等等,也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有关音乐论文中的人工语言,笔者拟另行撰文探讨。 。如汉语、蒙古语、维吾尔语、英语、法语、俄语等。音乐论文的自然语言有何特点?在运用上有何规则?除了音乐美学等少数分支学科外如居其宏、周海宏、韩锺恩等在各自的论文中,曾涉及音乐美学论文等学科的语言表达问题。详参居其宏的《美学论文的概念规范与表述规范刍议》(《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01年第2期,第4-8页)、周海宏的《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中国音乐学》1992年第1期,第5—16页)、韩锺恩的《如何通过语言去描写与表述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第2期,第1—13页)。 ,几乎没人对此作过专题研究。笔者在前些年的若干著述中,也曾从学术规范的角度部分涉及音乐论文的自然语言详参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导论》之“音乐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47—264页)、蔡际洲《音乐理论与音乐学科理论》之“音乐学学术研究规范”(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27—46页)、杨燕迪主编《音乐学新论》之“音乐学术论文的写作与规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84—302页)。 。但如今看来,不够系统,也不够深入。现拟结合自己在音乐编辑和音乐学教学中积累的若干心得,专门撰文对此进行探讨,以求教于音乐学界方家。 
  一、自然语言的特点 
  音乐论文的自然语言,主要为汉字的书面语。根据语法修辞学家的分类,汉语有4种基本语体所谓语体,“是以语言交际功能为依据而建立的语言体式。它是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内容、范围的需要所形成的。……语体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在某一历史时期里,语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制约着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详参骆小所《修辞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页。 :一是公文语体,具有应用性;二是政论语体,具有宣传鼓动性;三是文艺语体,具有艺术性;四是科学语体,具有理智性(亦称逻辑性)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34页。 。这4种语体各自有着不同的写作目的,音乐论文的自然语言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