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6
文档名称:

现象学研究入门.doc

格式:doc   大小:428KB   页数:1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现象学研究入门.doc

上传人:amikiri 2021/10/21 文件大小:4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象学研究入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1
反思性分析:现象学研究入门 原文题目为Reflective Analysis: A First Introduction into Phenomenological Investigation by Lester Embree William F. Dietrich Eminent Scholar in Philosophy,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Tranlated by Shui Yue and Xiping JIN,Revised by Xiping JIN
Lester Embree著
水軏 靳希平 译
靳希平校
反思性分析:现象学研究入门 1
写给教师的前言 2
导 论 4
练****9
第一章 观察活动 10
第一节 一起进餐的例子 10
第二节 某些类型的规定 12
第三节 文化性的规定 15
第四节 观察活动和分析 17
练****19
第二章 说明活动(accounting) 21
第一节 “观察”的一些意义 21
第二节 可听品质 23
第三节 描述性与解释性说明(account) 26
练****29
第三章 反思 29
第一节 一般性的反思 30
第二节 被关注着的对象和关注过程 31
第三节 自我观察以及对他人的反思 35
第四节 被反思观察的情绪和价值 36
第五节 反思中的其他对象 38
练****40
第四章 愿望,评估,或信念 40
第一节 评估活动和作为被评估者的对象 42
第二节 认知和信念 45
第三节 意志,意愿和行动(action) 47
2
2
第四节 文化性特征和对象 51
练****53
第五章 经验 53
第一节 直接经验 54
第二节 间接经验 58
第六章 分析 63
第一节 意向性分析 64
第二节 动机分析 70
第三节本质分析 71
第七章 检验 75
第一节 文化认同与态度 76
第二节 关于某些态度的检验 78
第三节 三种态度和三种认同性(Identities) 80
后记 83
写给教师的前言
许多自称为“现象学家”的人都已经忘记了(假若他们曾经明白过的话),对现象学研究来说,那些可以直截地称为“反思性分析”的东西才是最基本的。尽管这本书的目的是介绍现象学研究,但是好像应该首先指出,自诩为现象学家的人易有的两种假冒物(vice)。第一种假冒物(vice)可以称作“文献学(scholarship)”(文献学是一种研讨活动,而“研究”(investigation)是另外一种)。文献学包括校订、诠释、评论和翻译。当然,对已经成文的著作的文献学性研究是对现象学研究的一种极有价值的准备,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产生那些可以加以检验、修正和改进的结果,也可以产生那些一旦辨明就可以用于表达和讨论这些结果的概念和词汇。然而,练****虽可帮助演奏,却并不等同于演奏本身。
第二种假冒物(vice)称为“辩论癖”似乎最合适。大体上,每当现象学家沉思而后试着表达自己的思想时,辩论家就大吼起来。这并不是说现象学家从来不辩论,但他们很少那样做,而通常都是出于否定的目的,如反对他们认为是错误的立场时。这也是对事物的反思性分析研讨活动的一种补充,而并不是等同于这活动本身。然而,许多自诩的“现象学家”将绝大部分——若不是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随着指挥棒反复进行辩论中了,更象是在分析哲学中的做法——在那一领域中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辩论以外还存在其他研究。相反的,天才的现象学家按常规并不生产争论,而是生产“分析”。其意义将在本书中展现和进行描述。
4
4
还有一种倾向,不算是假冒物(vice)也是广泛存在的一种偏见,默认现象学仅仅为哲学的现代各部门之一,即一种独立于其他部门的专业哲学。这是错误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精神病学领域中即有了现象学倾向,而最近已经证实了,经过现象学的头一个世纪的发展,在几十个其他非哲学的部门中都易见现象学倾向 Cf. Lester Embree, et al., Encyclopedia of Phenomenology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7).
。因此,当人们也许会认为本书是一本哲学领域的著作,主要是哲学家而非其他人才会感兴趣时,希望哲学以外其他部门的教师也能够看到本书的益处。尽管本书是为给大学学生授课而写的,但未尝不可想像,教师也会乐于不带直接教学目的地阅读本书,无论他们是否已经是现象学家。我写此前言的目的就在指出本书的一些特点,对如何将本书用于教学提一些建议,也对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