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小柴胡汤组方分析及临床运用心得(中医方剂).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柴胡汤组方分析及临床运用心得(中医方剂).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10/2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柴胡汤组方分析及临床运用心得(中医方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柴胡汤组方分析及临床运用心得(中医方剂)
全世建 小柴胡汤及加减方在国内被广泛用来治疗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及血液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精神、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外科疾病等多种疾病。该方也是在日本汉方医疗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处方,几乎成为包治百病的良方。 一、枢机之剂,和法之总方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根据邪犯少阳,致少阳枢机不利而设,历来被认为是“和法”的代表方。柯韵伯称之“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和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资生篇》专门论述道:“和解者,和汗下之法而缓用之者也,……故方中往往寒热并用,燥湿并用,升降散敛并用,非杂乱无法也,正法之妙也”。戴北山也有大体相同的见解,他说;“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逆谓之和”。这里所说的和法实际上是把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特别是把相反相成的两种方法巧妙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以达到治疗错综复杂证候的一种方法。而小柴胡汤的配伍正反映了这一特点。 二、寒温并用,攻补兼施 小柴胡汤共由七味药物组成,即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从组成药物的性味来看,其配伍有三个特点:①柴胡、黄芩性味均属苦寒,但柴胡味辛,气味俱薄,具有轻清升散的特点,而黄芩气味较重,降泄作用较强,两药相配,性寒而升降并用。②生姜、半夏性味均属辛温,但生姜以辛散作用为主,而半夏具有降逆特点,两药相配性温也是升降并用。③人参、大枣、甘草性属甘。 从组成药物的药效配伍来看,其配伍特点也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柴胡、黄芩合用,透邪解郁,清泻胆热,达到和解少阳的目的,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以祛邪为主。②生姜配半夏为止呕圣药,使胃气得以和降,以调畅气机为主。③人参、大枣、甘草配伍,有补中益气的作用,防患于未然,以扶正为目的。 综合小柴胡场的性味功效,可以看出该方集寒热、升降、补泻于一方,既各奏其功效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的目的。 三、调达上下,宣通内外 小柴胡汤的主治是什么?《伤寒论》第10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备”,仲景明确提出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 从《伤寒论》第96条可以看出,柴胡证有两类证候即必然证和或然证。 必然证是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大症状,这些症状是临床上必然出现的,反映疾病的本质,所以只要出现这些必然证,便可确定为柴胡证。 或然证是指“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满、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或咳者”,这类症状既可见,也可不见,既可多见,也可少见,所以不一定要具备。 从逻辑上来断,柴胡证应是指其必然见证,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 从柴胡证的病机来看,寒热往来属少阳半表半里的典型热型,少阳属半表半里,又为枢机,出可达表,入可在里,邪入其地,则正邪分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故可出现寒热往来,它属传统意义上和解法的范畴。但胸胁苦满,是邪犯少阳、经气不利之故,盖足少阳之脉下胸中贯膈,循胁里,正当胸胁之分,此证按理应属经络表证。而嘿嘿不欲饮食则属胆火内扰,影响胃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