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混凝土结构名词解释
混凝土结构名词解释
混凝土结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剪跨比: 是一个无量纲常数,用来表示,此处M和V分别为剪压区段中某个竖直截面的弯矩和剪力,h0为截面有效高度。
抵抗弯矩图: 抵抗弯矩图又称材料图,就是沿梁长各个正截面按实际配置的总受拉钢筋面积能产生的抵抗弯矩图,即表示个正截面所具有的抗弯承载力。
弯矩包络图:由弯矩叠合图形外包线所构成的弯矩图.
钢筋的锚固长度:受力钢筋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将所受的力传递给混凝土所需的长度。
超筋梁:是指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于最大配筋率的梁。破坏始自混凝土受压区先压碎,纵向受拉钢筋应力尚小于屈服强度,在钢筋没有达到屈服前,压区混凝土就会压坏,表现为没有明显预兆的混凝土受压脆性破坏的特征.
直接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和分布力。
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的原因。
正常裂缝: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的裂缝,不影响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能。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以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表示.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每边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表示。
混凝土抗拉强度:采用100×100×500mm混凝土棱柱体轴心受拉试验,破坏时试件在没有钢筋的中部截面被拉断,其平均拉应力即为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配筋率:筋率是指所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斜拉破坏: m>3 ,将梁劈拉成两半,最后由于混凝土拉裂而破坏
剪压破坏:1≤m≤3时发生。斜裂缝出现以后荷载仍可有一定的增长,最后,斜裂缝上端集中荷载附近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的破坏。
斜压破坏: m〈,由于梁腹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的破坏。
适筋梁破坏:当纵向配筋率适中时,纵向钢筋的屈服先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是因钢筋受拉屈服而逐渐破坏的,破坏过程较长,有一定的延性,称之为适筋破坏
混凝土构件的局部受压:混凝土构件表面仅有部分面积承受压力的受力状态。
预应力损失:钢筋的预应力随着张拉、锚固过程和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现象。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当钢筋混凝土梁界限破坏时,受拉区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开始屈服时,压区混凝土同时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此时受压区混凝土高度1b=2b*h0,2b即称为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最小配筋率:当配筋率减少,混凝土的开裂弯矩等于拉区钢筋屈服时的弯矩时,裂缝一旦出现,应力立即达到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
预应力混凝土:就是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的配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预应力钢筋再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应力的结构。
单向板: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的板,荷载主要沿单向传递。
双向板:当板为四边支承,但其长边与短边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