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gooddoubi 2021/10/22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三章 质量技术交底
第一节、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钢筋工程
1、竖向钢筋偏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在立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前,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Φ12的钢筋头或Φ48短钢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
(2)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
(3)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与梁顶交界处,绑扎钢筋时给框架柱、暗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4)剪力墙在距楼面标高500mm处,用不小于Φ12的水平钢筋,临时将竖向钢筋按排列逐一绑扎固定,再沿垂直于水平钢筋的方向,用16号铅丝在模板上或楼面钢筋上将水平筋加以固定,以此控制好竖向钢筋的间距和排距,并能防止在浇砼时造成竖向钢筋偏位。
(5)加强砼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的砼直接灌注到柱、墙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应先将砼卸在盘板上,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通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
(6)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
2、钢筋加工: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确。
(3)钢筋骨架外形尽可能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弯形.
(4)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5)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6)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7)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检查,若有错应即纠正.
(8)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
(9)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骨架未绑报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
(10)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应小于下表要求
项 次 项 目ﻩ允许偏差(mm)
1 网眼尺寸 ±10
2 受力筋间距ﻩ±5
3ﻩ箍筋、构造筋间距 ±20
4ﻩ受力筋保护层
ﻩ梁柱 ±5
墙板 ±3
模板工程
(1)梁模板:
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胀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A、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B、梁侧模必须有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C、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2)墙柱模板:
通病现象: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
A、根据规定的柱箍、对拉螺杆间距按要求钉牢固。
B、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位置并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C、四周斜撑要牢固。
D、吊模上下边均应拉线定位,以保证位置正确;下部支撑牢固,防止浇砼时跑位、涨模,造成变形.
(3)板模板:
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防治措施:
A、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B、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C、板模按规定起拱。
砼工程
1、蜂窝
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2、露筋
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