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诗配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将美术和语文两学科相整合,通过对古诗的诵读和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用已学的水墨画技法表现画面,让学生感受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鼓励学生说说、写写、画画有关春天的古诗,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欣赏,感受水墨表现情趣,学习诗配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对水墨能力的运用。
技能: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以春天的古诗为主题,合理构思构图,恰当表现古诗意境。
情感:感受诗、画两种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诗配画的创作方法,熟练运用笔墨技巧及传统水墨技法表现诗配画,将二者巧妙结合。
难点:巧用笔墨、表达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ppt、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1、知识回顾
课前连续播放山水画图片,学生欣赏作品,初步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尝试了解学生:你画过水墨山水吗?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
生:中锋、侧锋的运用,山石的勾勒、皴擦等等。
生小练笔,师简单评价。
2、导入古诗
出示一张水墨画,问:你觉得这幅水墨画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生:桃树、竹子、鸭子戏水。
师: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学过吗?
生读一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师:画面表现了诗中哪两句内容?(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完成诗配画,揭示课题:像这样根据古诗内容表现画面,把古诗的意境表达出来,称为诗配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水墨山水的魅力,温顾前面学习的相关水墨画知识,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运用水墨画知识,结合语文学科中的古诗,给诗配画。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技法交流
1、交流古诗
师: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除了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呢?
生:《春晓》、《清明》、《咏柳》、《鸟鸣涧》······
拿出纸,写出有关春天的古诗或诗句。
师:唐代诗人王维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春天,送走了他的一位故友,写下了这首《渭城曲》。
ppt出示王维古诗《渭城曲》
生读一读。
师:如果给诗配画,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句来表现画面?生:柳树、细雨、饮酒的故人。
师: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境?
2、访问艺术家
出示现代画家傅抱石《渭城曲》。
师: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成为画面的主体,把诗中特有的惜别之情表现了出来。这就是诗的意境。(板书:意境)
师小结:所以给诗配画,首先就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再进行景物的描绘。(板书:抓住词句、描绘景物)
师:仔细观察,画面中用到了哪些水墨技法?
生交流、师小结技法:中锋勾勒枝条、人物,绿色晕染出柳色、淡墨晕染远山、云雾,突出整首诗的意境。(板书:突出)
【设计意图】: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先说说、写写有关春天的古诗。通过欣赏大画家的作品,感受诗的景物描写与画面表现之间的关系,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及诗配画的创作方法,体会诗配画的意境美。
欣赏学生作品
出示学生作品2幅《绝句》、《游园不值》
师:与大师相比,学生的诗配画又有着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处呢?
学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