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爱弥儿- 读书笔记爱弥儿卢梭( 1712 —— 1778 )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 18 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爱弥儿是卢梭假想的一个对象, 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思想,阐述了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 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第一卷: 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 使儿童能自然发展。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 顺应儿童的本性, 让他们身心自由发展。卢梭说,热情可以弥补才能的不足。第二卷:卢梭认为 2 岁至 12 岁的的儿童处于理性的睡眠期,不应该对他们的心灵有所教化,因此主张对这时期的孩子进行感官教育卢梭的感觉教育论很多方面是合理的,但是他的理论也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 过分强调对儿童的感觉教育, 而忽略了儿童期的知识教育,正确的教育应该是把感觉教育和知识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第三卷: 12至 15 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 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第四卷: 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 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第五卷: 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 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 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 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卢梭认为,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 “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 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 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 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 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 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 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 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 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 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 在自然状态下, 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 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 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 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 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 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我认为卢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教育对于现代社会的教育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现代社会对孩子总是喜欢进行超前教育, 对儿童甚至进行“填鸭式”教育。如今的儿童, 为了“打好升学的基础”承受者沉重的知识学习的负担, 大量练习题铺天盖地地压向他们。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 除了超负荷地要孩子读书、写字、计算外, 还要求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和假期的学习班, 弄得孩子们没有了自己得自由活动和爱好。这时的儿童心智还不是很健全, 他们需要的是感官教育,多到大自然里去感悟人生的斑斓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