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莒县第四实验小学 徐桂云
笔墨追录阅读历程
我们曾经的阅读状况:
大多数家长反映,孩子读书水过地皮湿,只是看热闹,读过之后没有印象,孩子读书没用。于是,家长并不重视阅读 。
教师反映学生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于是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总是事无巨细,分析来分析去,就怕漏掉了什么,就怕学生不明白(记下来,背上),课堂成了一言堂,
走耳不走心。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结果:
考试阅读理解题目失分多;
语言积累不够,表达能力差。
(课堂上不愿意发言);
孩子阅读能力差——
不爱读书
? 我们在思考……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体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咱们喋喋不休的都是想让孩子们 知道
(文章告诉我们 这样写的好处是 原因是 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
明白了吗?(记住了吗?)
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过程,作为一种学习行为,它的结果体现为阅读者内部的心理变化。外显的视觉行为是阅读的一个必要的阶段,却不是实质性的阶段,阅读的实质性阶段是在心理。
走心 ?
学校主题研讨--------有思考的阅读
预习 阅读课老师讲课不能超过15分钟 小组讨论 学生讲……
(老师一言堂----优生几言堂)
县教研室----------批注式阅读教学
批注:《现代汉语词典》
(1)加批语和注解;
(2)指批评和注解的文字。
“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文章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注”是指通过圈点、勾划来标明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或查字典、或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批”是对有感悟处进行评点,写下自己的主观感受(个性)。
“批注”的过程,就是潜心涵泳文字的过程。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就十分推崇与提倡涵泳式阅读,他说:“学者读书,须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已省察”。把“涵泳”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
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所云:“涵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泳,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稻、如鱼、如濯足,庶可得之于意之表”(《谕纪泽》)。
可见,阅读必须全身心地沉浸在语境中口诵心惟,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