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惩戒的负面作用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惩戒的负面作用分析.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1/10/2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惩戒的负面作用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惩戒的负面作用分析
惩戒的负面作用分析
由于惩戒是教师向学生施加讨厌的刺激,是对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这是学生所不喜欢的,故如果运用不当,就更容易产生负面的心理效应。我在给老师们讲课的时候,始终提醒大家:没有人只能通过惩戒来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就好像没有企业能够通过罚款获得利润一样。惩戒本身具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首先:惩戒效果的持久性和长效性不够。惩戒只是消极的限制某种行为。我们国家的法律如此严格,对于违法犯罪的行为打击也很厉害,处罚强度也算可以,但是也没有完全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反而有的时候,违法犯罪行为还会死灰复燃,国家只有通过运动式的严打来来重新震慑违法犯罪行为。我们的教育管理也是如此。惩戒不能完全阻止某种错误行为的再次发生,也就是说不能够完全杜绝某种行为,只是减少或者延缓了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和时间;我们的学校不也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的吗。惩戒效果的维持是以高强度高频率的检查,来寻找违规行为作为前提条件的。如果想让我们的学生发生违规的频率降到最低,并且成效持久,就必须对违纪行为的惩戒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如此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管理人员、班主任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弄得身心疲惫,容易出现职业疲惫和职业倦怠。这也是很多老师不愿意做班主任的重要原因。我们不只是做班主任呀,我们还有很多的活,备课、上课、作业、教研应付各种无聊的检查和督导。
其次:惩戒的频率难以把握。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频率过高,容易严重破坏师生关系。相对于表扬和奖励而言,批评和惩戒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保持和稳定。也就是说表扬和奖励容易拉近师生之间心理距离,增强老师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力。但是高频率的批评和惩戒往往会破坏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会严重破坏师生关系,造成师生之间心理上的抵制甚至对抗,没有人喜欢经常批评和惩戒自己的老师。(表扬和奖励也是如此);第二种情况,频率过低,效果难以维持。有的老师总是不乐意惩戒自己的学生,但是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善良的老师面前会变得无法无天,讨价还价。频率不够起不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再次,过多的惩戒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退缩、逃避及说谎行为的发生
有的教师不能正确鉴别使用惩戒的目的,认为惩戒见效快,能“立竿见影”,因而无论何种情况,学生稍有一点差错就施加惩戒,频繁使用,以为这样能收到禁止不良行为发生的效 果。其实不然,惩戒之后,也许学生能“立竿见影”,但这个“影”,即学生在行为上产生的变化,往往只是一种短期行为,频繁的惩戒在学生身上产生的长远的心理影响可能是恶劣的,甚至会造成教育的失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屡受惩戒,总是担心、害怕,这种情绪体验逐渐积累,就会产生恐惧畏缩心理,产生过高的焦虑情绪,由于感到害怕做不好而受惩戒就什么也不敢去做,也不愿意去做,甚至有些学生不敢来学校读书,最终引起回避和退缩的行为反应。学校恐惧症的发生大多数情况都与不当的惩戒遭遇有关。
频繁的惩戒使学生会更加狡猾和隐蔽的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因而出现说谎、欺骗的行为反应。惩戒总是给人带来痛苦,有的学生为了逃避惩戒带来的痛苦,就把避免惩戒作为行为的目的,学会说谎、欺骗,用撒谎来保护自己,弄虚作假,在行动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养成了两面、虚伪的性格。由惩戒引起的不良行为和心理循着以下的逻辑发展:
过多惩戒——恐惧——退缩——逃避——说谎欺骗
第三,惩戒的强度难以把握
第一种情况,惩戒强度不够,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我们必须要承认,教育需要宽容,需要忍耐。但是,有的老师总是把这种观点视为教育管理的准则。对于学生的错误和违规行为,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总是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即使惩戒也属于蜻蜓点水式的惩戒。要知道,对于学生的批评与惩戒必须让他感觉到疼,不疼不痒的惩戒和批评,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违规违纪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特别是当老师心情比较高兴的时候,总是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实际上这也给学生传递了另外一种信号,我的违纪行为不严重,不能够引起学生充分的注意和思想的重视,长此以往会引起后续违规行为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违纪如果多次出现,我们的不满情绪就会逐步积累起来的,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会抓学生一招之错狠狠地收拾,这种情绪往往导致我们的惩戒出现过度。第二种情况,就是过度的惩戒。过度的惩戒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有的教师在课堂里以权威自居,发号施令,盲目追求个人威信,不适当地非常强硬地使用惩戒,并把它视为自己权力的象征,以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学生只要是做错了事就严加惩戒,且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不许申辩,不许违抗,否则“罪加一等”。学生在受到惩戒之后会产生反抗心理,如“怀恨在心”“想打人”“发脾气”等等。对抗心理的产生与学生受到惩戒后产生的痛苦情绪反应有关。正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