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悠云浅谈中国历史上出家的八种人.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悠云浅谈中国历史上出家的八种人.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10/22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悠云浅谈中国历史上出家的八种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悠云浅谈中国历史上出家的八种人
浅谈中国历史上出家的八种人
出家人是指离开家庭生活,加入僧伽成为佛教或道教僧侣或尼,修沙门清净,追求心灵上的解脱。
古代佛学者所以出家,是因当时佛法不***俗之人。佛法即是觉悟之法。觉悟之法无定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宜。身体出家非学佛真源,学佛者应精神出枷,精神出枷方为解脱。寺院为僧之家,地球乃人类之家,世界为人海,身虽出家没出人海。
世间没有避风阁,只要有人就有风波,只要没离海就是风浪。慎风波怕风浪,永无大定。人离开人海不能生存。有的人出家是为逃避世俗生活之乱。出家入定,避乱求定。不知自心不乱本定,何必求之于定?乱者自乱,与世俗无关。
民间经常认为人出家是由于受到严重的打击之后看破红尘,然而这可能是误解。有很多人称出家为真正的“回家”,回到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
悠云这里所指的出家人包含着出家为尼的人。
透过历史的烟尘,悠云发现出家的并非全部是信奉何种宗教之人,中国历史上出家的一般有如下一些人:
一、家境穷苦的人
明朝是一位叫朱元璋的伟大人物、一个放过牛、当过和尚的人建立的王朝。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
朱元璋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洪武元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建立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
二、不满奸佞,辞官出家
——怨恨王莽篡权而辞官出家的梅福
出浙江省宁波市城东,经邱隘、越东钱湖,至韩岭俞塘城杨入山口,沿白云溪蜿蜒而上,路旁松竹夹道,溪水清流,沿弯道盘旋而上,忽见黄墙梳瓦的白云禅寺隐现在青山白云中。
据传,白云寺开创于西汉初始元年(公元8年),江西南昌尉九江梅福因怨恨王莽篡权,辞官弃家至此,在山中结茅修道,作为白云寺的开山第一祖,被尊为“白云祖师”。至北宋乾德五年(967),寺院规模占地12亩,房屋殿堂99间,有山一片,田380余亩,曾有千僧过堂之辉煌。元代至元二年(1309),白云寺又一位名僧东明慧日应邀东渡,在日本弘扬曹洞宗,成为日本圆觉寺第十世住持,他在寺内建有白云庵,一直保存至今。
——不满母亲奸佞行为的永泰公主入道为尼
清王昶在《金石萃编》中说:“永泰公主入道为尼,史虽无可考。然观当时朝政,高太后之出俗与永泰公主为尼,都有不安于其朝政之缘故。”据此,当地群众演绎出永泰公主的母亲西宫娘娘陷害东宫娘娘,永泰公主看不惯母亲的奸佞行为,又无可奈何,毅然出家的民间故事。
其二是,北魏时期佛教盛行,永泰公主深受佛教教义的影响而自愿出家为尼,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十二月费必兴撰《重建嵩山永泰寺碑记》载:“汉明帝听洛阳妇女阿潘等人出家,为中国女缁(女僧)之始”永泰公主为仿效古人,于下光二年(521年)“出俗为尼”。
其三是,永泰公主奉敕出家。永泰公主的父亲宣武帝元恪、哥哥教明帝元诩都在嵩山建有离宫,经常从京都洛阳到嵩山游乐。永泰公主多次随同父、史到嵩山,被嵩岳幽美的环境和宁静的寺院生活所吸引,多次要求到嵩山出家,为满足妹妹的要求,孝明帝元诩特诏令为妹妹敕建明练寺兼度土庶女等。所以民间盛传,永泰公主出家后的起居丫环侍奉,朝夕为伴,生活费用完全由朝廷供给,连公主用的粉黛和胭脂,都是宫廷送来的。永奉公主也经常把自己用不完的钱粮赈济周围的百姓。因此,嵩山地区广大僧俗对泰公主十分崇敬和爱戴。
三、因身患绝症的人而出家
2007年3月8日,身患乳腺癌晚期的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在长春百国兴隆寺接受了高僧常慧法师剃度落发出家,法号妙真。
陈晓旭身患乳腺癌晚期,自从到百国兴隆寺潜心修行后病症大有改观,这一直接因素促使了已经信奉佛法多年的陈晓旭做出出家的惊人决定。
四、信奉佛教,父女殊途同归
——痴迷佛教的南朝梁武帝萧衍
南朝梁武帝萧衍当了皇帝后,天下太平,他不思改进朝政,却一心信佛,请了几个高僧为他讲演佛经。久而久之,这位皇帝心血来潮,竟要出家当和尚。
萧衍在京城中建了一个同泰寺,非常华丽。寺建好后,他来到寺中,穿上佛衣,坐在蒲团上念起经来。并声称,自己已舍身为僧,号为“三宝奴”。这下可急坏了满朝大臣,没有皇帝,这成什么国家呀。于是众人都到同泰寺中劝驾,请皇帝回宫。可萧衍一心出家,无法劝动。众大臣公卿无奈,急忙回家凑钱,最后凑钱一亿,纳入寺中,替皇帝赎身,萧衍才回心转意,脱下佛衣回朝视事。
谁知过了不长时间,萧衍又旧病复发,穿上黄色袈裟,到同泰寺中升座,讲经说法起来,几天没有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