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我又长高了.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又长高了.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21/10/2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又长高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又长高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路庄小学 王峰
教学目标 :
  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米”的空间表象,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并且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同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有序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教材分析:
“米”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今后学****分米、毫米、千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内容在编排时做到了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合理安排。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情况,引出长度单位“米”,同时还介绍了表示“米”的单位符号“m”;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1米大约有多长,用多种方式感受1米的长度;通过“找一找、说一说、估一估”等活动,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米”的实际长度的认识;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观察等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生状况分析 :
学生大部分都是6~7岁的孩子,虽然求知欲非常旺盛,但知识积累较少,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只对长度单位“厘米”有了一些了解。而“米”的认识,难点就在于怎样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米”的正确表象,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因此,在这节课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学****新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学****了用厘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今天上新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件事情。每组选两名代表,用学生尺(20厘米)量一量我们的教室的长有多少厘米。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因为尺子太短了,而教室太长了。
  生:用学生尺来测量我们的教室的长度太麻烦了,而且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我们长度单位家庭里的另一个成员来帮忙,它就是――米(板书:米)。它用符号“m”来表示。(板书:m)
  师:对于它,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二)认识“米”
   1.了解“米”
   (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画外音并逐一闪动人物。)
   生:1米有多长呢?
   生:(站在测量仪上)1米到我这儿,我又长高了。
   师:看了大屏幕,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伸开双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软皮尺,找出1米的准确长度。
   (大屏幕显示米尺。)
   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有多少厘米?
   生: 1米有100厘米。
   师: 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尺子的末端有一个数字100,所以1米有100厘米。
   生:尺子上有10个大格,每个大格是10厘米,10个大格就是100厘米。
师:真的吗?我们一起数一数。
   (大屏幕逐一闪动数字。)
   生:10厘米、20厘米……100厘米。
   师:9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90厘米再增加10厘米是多少厘米?10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呢?
   生:……
   师:同学们真能干,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