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群体心理.ppt

格式:ppt   大小:1,892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群体心理.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0/23 文件大小:1.8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群体心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群体心理
第一页,共35页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社会群体及其特征
群体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使有效的相互作用在持续性、广泛性和融洽性上达到密切的程度,并自身形成一个内部准则,指导价值的实现。
一个人可以同时参加若干个群体,错时表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
群体的特征:
(1)首先是一群人;
(2)存在一个结构;
(3)有一定的目标;
(4)群体成员有明确的群体意识:关于群体的归属和群体界限的知觉;
(5)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
第二页,共35页
社会群体是由具有某一共同的且具有社会意义的特征的两个及以上的人构成的集合。
社会群体是社会协作的产物,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工作、生活、交际等。
第三页,共35页
二、群体心理效应
群体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群体心理。
每个群体都有特殊的心理特征,群体心理对个人的行为起到制约作用。
群体心理来源于个人心理,并由个体表现出来。但群体心理不等同于个人心理,也不是个人心理的简单相加,而是每个成员个人心理特征的综合和概括。
群体心理会对个性的发展产生影响,并部分地成为个体心理特征;群体的多样性和个体活动的跨群体性,造就了个体心理的丰富性。
第四页,共35页
群体心理对个体心理的作用表现为:
1、群体归属感: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其作用是使个体自觉以群体规范为准则,制约自己的认识和活动,自觉维护群体利益,并与其他成员产生情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和群体的特点。
群体内聚力越强,其成员的归属感越强。
2、群体认同感:群体成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群体成员自觉保持一致的认识和情感,自觉统一群体意见,自觉维护群体形象。即使认识与评价存在误区,也有尽量保持一致的心理倾向。
群体认同有两种情况:自觉认同与被动认同。
3、群体促进和群体干扰:群体的背景或群体成员的在场,对群体成员的行为有増力或减力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群体促进或群体干扰。
第五页,共35页
三、群体分类
群体的现实存在性
统计群体
实际群体
构成的原则和方式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群体规模
大群体
小群体
第六页,共35页
四、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多数群体成员凝聚为一体,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其实质是群体对成员、成员对成员的吸引力,也称为内聚力。
群体凝聚力的形成条件:
1、从群体的角度看:群体能满足成员的需要(丰富的资源);公平的满足方式与手段应和良好的激励机制(机制);良好的内部气氛(自由、平等、和谐);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资源和地位、势力的标志)。——群体在总体上更多地代表群体成员利益并在为其谋利益的活动中不断达成群体目标,是凝聚力形成的根本条件。
2、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成员在群体目标达成上的价值观一致。——群体成员努力养成与群体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念是凝聚力形成的必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七页,共35页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社会分配不公,不仅影响成员幸福指数,而且影响社会凝聚力和和谐度。
中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一直属于一个社会财富分配平均的社会,。 ,。按照国际通常标准,,~,,。 有的统计认为,(2010年),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
在2009年6月份举行的中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会议上,蔡继明委员说:“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201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调查数据,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在中国,1%%的财富。中国财富集中程度远大于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居民收入的东西方差距:%的东部地区,%的国内产值和36%的劳动力;%的西部地区,%。
第八页,共35页
第九页,共35页